![]() |
|
"津雲"客戶端 |
||
朱逢源和父母、奶奶合影
前有“虎媽”蔡美兒,後有教出“哈佛女兒”的上海“貓爸”常智韜究竟哪種中國式家教更好?聽聽杭城一群保送生的成長心得—— “虎媽”橫行,“貓爸”爭鋒,我的爸媽是虎還是貓
嚴格管教好,還是任孩子自我發展更好;爸媽該不該幫孩子做出選擇,還是完全放手尊重孩子意願?一段時間來,大洋彼岸的虎媽一手挑起了中美教育之爭,“虎媽”蔡美兒在子女教育上充滿了耳光、辱罵和超負荷練習,卻教出了有兩個很拿得出手的女兒——一個14歲把鋼琴彈到世界音樂聖殿,一個12歲當上了耶魯青年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手,還保持著門門功課皆A的全優記錄,很有情商,中國媽媽開始心動了,是不是只有做“虎媽”纔能把孩子教好?緊接著上海的貓爸又登場了,教出“哈佛女兒”的常智韜先生自認為教育也可以很溫柔,踩著輕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場圓舞曲,就像貓一樣。他女兒常帥堅持跳舞12年,經常因演出而翹課,卻能在上海七寶中學年年獲得獎學金,去年被哈佛大學錄取了。那似乎又代表了另一種教育“成功”。
中國式家教究竟哪種更有效?為了尋找答案,我們把目標瞄准了杭城一群提前保送北大、清華、浙大等名校的高三學生。今年杭州二中已經確定的應屆保送生共有11名(未算校長北大實名推薦名額),6名北大,2名清華,3名分別在復旦、上海交大和中科大。學軍中學保送生共10名(未算校長北大實名推薦名額),其中北大4個,清華3個,浙大3個。杭州高級中學保送生2名,都是校天文社成員,一個保送北大,一個保送浙大。研究他們的成長經歷,我們發現,他們的父母教養上大多寬嚴有度,對待學習上偏“貓”一點,在行為規范上又偏“虎”一點。如保送北大物理學院的杭二中女生胡毓文告訴記者,她爸是警察,媽媽是會計,從小還是當工程師的爺爺管得多一點,爸媽在學習上一向沒有特別要求,從建國一小畢業時考杭外沒考上,自己深受打擊,爸媽反而來寬慰。讀高中時經常到外地學科競賽,爸爸工作再忙也會盡量調休陪自己一起轉戰北京、廈門等各大城市。媽媽雖然嘮叨多,但總體管自己很寬。她覺得,爸媽角色很難說是虎還是貓,關鍵要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樹立信心,同時尊重孩子個性、鼓勵自由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