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編者按 :年內重慶1000輛高性能校車將投入使用,山東濱州一批『大鼻子』國產校車6月1日試運營……《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已有月餘,近日各地不斷有校車投入使用的消息傳出。
此前的條例征求意見稿將專用校車使用的過渡期定為3年,而最終頒布的條例中,去掉了這一說法,未限制過渡期時長,由各省份根據自身情況確定。
在一個中央並未強制規定的過渡期裡,我們能做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還需要好好給校車算算賬:城市、鄉村對校車的需求有多大?養輛專用校車到底要花多少錢?
賬目1:需求有多大
豐縣6到12歲的學生,家距離學校3公裡以上的有1萬餘人,5公裡以上的5700多人,全縣學校自備車輛僅有16輛
2011年12月12日17時45分許,江蘇徐州豐縣首羡鎮中心小學的一輛小學生校車發生側翻事故,致15死8傷。當這一推動條例出臺的慘痛事故發生幾個月後,我們的記者來到了豐縣。
事故發生後,豐縣全縣的校車停運整頓。豐縣教育局對學生上下學交通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統計顯示:6到12歲的學生,家距離學校3公裡以上的有1萬餘人,5公裡以上的5700多人。
不過,與潛在的校車需求相比,現有的校車數量顯然不夠。豐縣是省級貧困縣。豐縣教育局安保股股長祝坤介紹,豐縣學校自備車輛僅16輛。縣裡一方面將加大財政投資力度,計劃在近期購買標准校車20輛,另一方面同時啟用客運班車接送學生上下學,逐步推行接送學生的車輛公交化。
鄉鎮如此,那麼在城市情況又如何呢?
近日,記者來到廣州海珠小學。海珠小學是一所民辦小學,位於廣州市海珠區城鄉接合部,就讀的大部分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校方告訴記者,全校2000多名學生,1060人要乘坐校車,學校只有9輛校車,還都是新購置的。學校只得讓一些學生錯峰下課,有的校車跑兩趟。
目前,廣州全市有中小學910所,學生120萬人;幼兒園1100所,在園人數逾35萬。使用校車的學校和幼兒園875所,備案車輛有3019輛。記者了解到,使用校車的學校多數屬於民辦學校,因為民辦學校多處於城鄉接合處,不需按地段招生。據統計,廣州因為部分區、縣級市學校撤並,全市目前有約30萬中小學生、幼兒要遠距離上學,校車需求不斷增加。
廣州的公辦學校一般沒有校車。教育部門認為,公辦學校能保證就近入讀,校車的需求不大。事實上,記者調查發現,由於大量擇校生、借讀生的存在,公辦學校學生分布范圍並不比民辦學校小多少。一些所謂的『名校』通常幾個家長會合僱一部小車定時接送;有的家長會報名參加托管班,托管班派人派車接送孩子;也有家長自行接送,一到上下學時間,學校門口各種車輛圍堵,擁擠不堪。
在山西晉中這樣的中小城市,對校車的需求也不小。由於農村中小學調整布局、撤點並校,部分農村中小學生路途偏遠,必須用車,而正規營運的公交、客運班車因線路所限,不可能深入到每個學生所在的村組,導致學生家長要麼親自接送,要麼合租車輛。以晉中市榆次區為例,農村中小學生18800餘人,家長接送和自行回家的學生佔到16600餘人,乘坐家長合租和其他營利性車輛的學生有1500餘人,而這些車輛多為9座以下小型車輛,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學生管理處處長俞偉躍透露,去年上半年統計顯示,全國上下學接送車輛有28.5119萬輛,符合國家標准的是29422輛,解決了510萬學生的上下學問題。
賬目2:養輛校車有多貴
廣州海珠小學每個學生每個月收取150元校車費,9輛校車運行一年,運營虧損超過20萬元
在很多人看來,條例落實的一大難點,就是要解決校車運營經費誰來買單的問題。
條例第三條規定,政府要保障孩子就近入學,或發展公共交通,若兩條都難以滿足,政府必須為義務教育學生提供校車。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敬波曾參與條例制定過程。她認為,就近入學,義務教育相關法規已有規定,要在3公裡之內,而對於公共交通能力,很難有一個客觀的衡量標准。第三條規定本意在敦促政府履行提供校車服務的責任,但客觀上,責任落實難度較大。
那麼養輛校車到底要花多少錢?
根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校車累計銷量6489輛,以中型和輕型校車為主,校車銷售均價穩定在15萬元左右。當然這只是買車要花的錢。
海珠小學校長王寶山介紹,因為是民辦,購買校車的資金只能算辦學的基本投入,9輛校車,學校一次性投入了200多萬元。而壓力更大的是校車的運行費用。校車司機為本校的正式員工,每月工資3000多元;隨車老師的補貼也有幾百元;油價和維修更是一天一個價。每個學生每個月只收取150元校車費,算起來9輛校車運行一年,虧損在20萬元以上,還不包括9輛校車基本投入的折舊費。王寶山說,提高乘車費用在以農民工子弟為主的學校是不太現實的,他只希望能夠得到政府的相關支持,以減輕校車運行帶來的財務壓力。
記者調查發現,在廣州市其他一些民辦學校,『養合格校車貴』也同樣是個『癥結』。很多學校采取連校車帶司機都向社會上長期租借的辦法,每輛車每天支付租車公司400元。
不僅養校車貴,公交模式也花費不少。
豐縣是省級貧困縣,農村公交成為重要的解決模式。由於學校自備車運力不足,豐縣鼓勵客運公司營運車輛接送學生上下學。在首羡鎮,只有一所中心小學,離家較遠的204名學生,就由豐縣交通部門排定的10輛農班公交車,在上下學時段專線營運接送,車輛按照接送學生車輛條件進行了整改,加裝了安全帶、消防器材、GPS定位系統和刷卡設備。『班車好是好,就是票價有點貴。』一名學生家長反映,『一天來回雙程票價達到4元,再加上在學校吃一頓午飯,開支比較大。』
在同樣也推行公交模式的江蘇昆山,『學生公交』只允許四年級以上學生免費乘坐,車輛由市交通運輸部門采購,市運管部門和公交公司根據需要,制定具體運營辦法,納入正常的公交班次序列。昆山市共開通了學生公交線路38條,投入客車62輛,每天接送學生超過3000人次。政府對學生公交運營虧損實行全額補貼,一年下來,每輛車每年大約補貼10萬元。對此,昆山市交通局局長徐志良表示,『能夠負擔得起。』
由於條例4月10日起實施,許多地方的年度財政計劃已制定完畢,而目前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經費來源,主要是按照政府財政預算額度依法撥付,因此,許多地方並沒有多餘經費投入校車。以山西農村中小學為例,公用經費生均標准小學500元、初中700元,政府按照人數撥付學校,這些錢能夠滿足學校日常運轉,無多餘份額支付車輛營運、保養成本。學校方面告訴記者,只能期待政府盡快加大對校車使用的補貼,或制定相關辦法。
王敬波表示,目前的條例賦予了學校和地方政府太多的責任,不免讓這二者產生畏難情緒,而事實上,校車安全是教育、交通、道路等多個社會公共問題匯聚成的矛盾焦點,需要全社會共同承擔責任,每一個人都要思考,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