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整潔乾淨的『女生宿捨』。
生活先用3年時間打文化基礎,再考慮讓適齡孩子學技能
學習每月9000元請了3個人,和自己一起給孩子們上課
未來每月2000元租了1幢樓,用於孩子們的生活和教育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每天清晨,順德倫教雞洲的一幢小樓裡都會傳出朗朗書聲。
那是平凡而特殊的『一家子』,成員包括一名普通的順德教師、3名來自廣東懷集的孤兒、5名來自青海玉樹的孤兒。
有沒『名份』不重要
教師姓鍾,是順德中專技工學校的一名普通教師。他不願意透露名字。
鍾老師說,他去年在懷集的一個活動中第一次接觸孤兒,當時覺得『是一種緣分』。鍾老師說,3名懷集孤兒原本分別有親戚准備撫養,但自己看這3個小孩實在很可憐,就決定盡力幫助他們。
『不是收養,而是助養。』鍾老師告訴記者,一方面是因為領養手續太麻煩,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孩子們的親戚放心,他選擇了助養模式:監護人仍然是3個孩子的親戚,但孩子的生活及教育都由鍾老師負責。
在很多人看來,這與收養沒有區別。而在鍾老師看來,孩子與自己有沒有『名份』不重要,只要能幫助他們就行了。
為了給孩子們較好的生活環境,鍾老師特地租了一幢單家獨戶的小樓,用於孩子們的生活與教育。
3個與8個沒區別
玉樹地震後,鍾老師一些朋友前往當地了解情況,拍回很多照片。『看過之後,就有一種強烈的希望幫助玉樹孤兒的想法。』鍾老師說。
朋友們向鍾老師征求意見,是進行捐款,還是接孤兒們來順德進行幫助?鍾老師考慮再三,覺得直接助養效果更好。
於是,問題就變成了:『如果將孩子帶到順德,誰來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怎樣對他們進行最好的教育?』
鍾老師決定接手。『3個與8個沒啥區別。』鍾老師笑笑說,依然是助養,孩子的監護人是玉樹孤兒院。
今年3月19日,玉樹孤兒院院長送5名玉樹孤兒來到順德。『都是十五六歲的孩子。』鍾老師說,考察了順德的環境後,院長纔放心地將孩子留在這裡。鍾老師說,如果可行的話,將來還會過來一批。
『這5名玉樹孤兒並非地震中的受害者。院長告訴我,他們在地震前便已經成為孤兒了。』鍾老師說。
先學3年文化再考慮學技能
玉樹的孩子來到順德後,鍾老師發現他們的漢語能力比較差。『原本想著立刻送他們去接受職業教育,現在需要先打文化基礎。』
鍾老師重新制訂了孩子們的教育規劃。為了提高效率,他選擇了直接教認字而非教拼音。現在,對孩子們的基礎教育進入第四個月,孩子們的漢語水平突飛猛進。『過去可以理解三成,現在已經可以理解一大半了。』鍾老師高興地說,他打算用3年左右的時間幫孩子們打好文化基礎,之後再考慮讓適齡的孩子學習技能。
目前,鍾老師除自己教孩子們學文化外,還聘請了3位全職教師,每月花費近9000元,再加上租房約2000元,經濟壓力也比較大。對於困難,鍾老師並沒有放在心上。『不管怎麼樣我都會想辦法。』鍾老師說。
鍾老師對孤兒的幫助也得到了不少熱心人士的認同。『條件好的,會給一些經濟支持;條件一般的,會送一些吃的來。』鍾老師說。
鍾老師的家人非常支持他的善舉。妻子沒有任何埋怨,還經常給孩子們做飯。即將讀初中的孩子也用行動表示對父親的支持。『他經常會來這裡幫忙。』鍾老師說。
對於自己的行為,鍾老師說:『當你見到他們的時候,每一個正直善良的人都會去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