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住院後每天20來次體溫變化
爸爸媽媽一直用小本記著
好多數字被淚水模糊
新聞回放:長春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大三學生張曉雨,患嚴重血液病,痛苦地與病魔抗爭6年,兩次被下病危通知,但他仍堅強樂觀。躺在病床上的他連起身都很困難,卻堅強地完成了在病床上的期末考試。
考試成績出來了,張曉雨說了三個“太棒了”,隨後,身體虛弱的開始發高燒。他的額頭一直有汗,他希望自己可以繼續參加下一次考試,下下次考試……
兩科考試全通過
昨日8時,病房很靜。張曉雨比考試當天虛弱了許多,不想說話,不停咳嗽,瘦弱的身體在被單下不時地顫動著。
唯一讓他興奮的是期末考試成績,《外國文學史》66分,《中國古代文學史》70分。“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他仰起臉連說了三句,說到第三句的時候又開始咳了。
長春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老師王湘老師給曉雨打來電話:“恭喜你,考得很好,尤其是後面的大題,邏輯分明,知識點答得很准確。老師考試當天沒敢過來監考,就是怕你有壓力,希望你早點康復,回到同學們中間來。”
“老師對我特別照顧,我很想他們,懷念課堂,點名,提問……特有意思!希望自己可以繼續參加下一次考試,下下次考試……”他笑了笑說。
字跡模糊的體溫記錄本
37.4℃,這是曉雨早上體溫昇高前的起點。“媽,體溫計該放腋下了。”曉雨嘆了口氣後喊著。“一天測幾次?呵呵,不到兩個小時就得放一次,我的體溫就是不容易定住。”
“7月14日,10點,38.8℃;11點,38.3℃;14點,40.3℃;16點48分,37℃;20點10分,37.8℃;21點,38.8℃;23點,39.4℃……”在病床櫃裡放著一本“日記本”,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住院以來,每個小時的體溫變化。爸爸媽媽分前半夜後半夜記錄他的體溫,每天記大約20個數字。好多數字已經模糊,媽媽楊恩榮告訴記者,那是她邊記錄邊哭,淚水弄的。
爸爸一直坐在床邊,曉雨的胳膊貼在爸爸胳膊上,爸爸說,從小到大,兒子一發燒就喜歡貼在自己胳膊上,因為胳膊涼。
“收拾一下,9時20分准備打退燒藥。”一位護士說。曉雨皺了下眉頭,小聲說:“哎,看來我真的要告別籃球了,肯定變成大胖子,可惡的激素!”。住院以來,他的退燒藥由以前的美林布洛芬混懸液變成現在的地塞米松。
兒子眼中“嘴黑”的媽媽
張曉雨的媽媽說話很快,見到兒子的同學,笑著招呼他們坐下,陪曉雨聊天。中午吃過飯,她出去了,沒一會兒風風火火地回來了,“兒子,快記下這個名字,上網查查。別的病友說,這個人治血液病很厲害,等病好了,咱們去看看。”
男孩拿過手機,抬頭看著媽媽,“這個人治我的病嗎?”
“甭管治不治,咱們有機會就去看看。”
幾句話不到,張曉雨嘆了口氣,“我知道你是為我好,可……”後面的話沒說,拿起手機找資料。媽媽站在床邊笑著做了個鬼臉,逗樂了姥姥。
住院一個月了,其間一次病情危急,小伙子手捂喉嚨,“我喘不上氣,說不出話,吃不下飯。”那天,媽媽厲聲問他:“你是男子漢,就不能起來吃口飯?”男孩說,“她說我,你是魚嗎?用鰓呼吸嗎?起來吃口飯讓我看看。”
姥姥握著張曉雨的手,搖著頭。“說話太黑了,我都受不了。”張曉雨說。
每次危急時刻,媽媽總是這樣一次次問他。“我要證明給她看,我是不會倒下的。”張曉雨說。
-堅強背後的母子情
媽媽為給兒子治病午飯吃了兩年方便面
張曉雨小時候,一家人住在榆樹農村,他兩歲左右被送到姥姥家,父母在城裡打拼,收廢品、賣水果……孩子從來不鬧。4歲那年冬天,他太想媽媽了,掛滿厚霜花的玻璃窗,男孩用手捂熱,化開小小的一塊,小臉貼在上面向外看。
“孩子是一個人長大的”
後來,他上小學了,功課要輔導,父母把他接到了吉林租的房子。白天,把他鎖在屋子裡,火柴和菜刀藏起來,父母出門賣菜。回到家,屋子收拾得乾乾淨淨,碗也刷好了,這些都是他做的。沒多久,他又學會了做飯,成了家裡的小幫手。
“那時候,他跟我背《蒲公英的種子》:我是蒲公英的種子,有一朵毛茸茸的花,微風輕輕一吹,我離開了親愛的媽媽,飛啊,飛啊,飛到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家……世界上沒有任何聲音比那更嗲。”媽媽的眼淚越湧越多。
再後來,曉雨讀初中,大人忙賺錢,交流時間很少。現在回想那三年,媽媽搖搖頭,“孩子是一個人長大的,我們幾乎沒有時間陪他。”
那首歌分明唱的是兒子
2007年7月29日,媽媽接到老師電話,兒子在課堂上暈倒了,被送到醫院。12月20日,兒子第一次模擬考試考了488分,兒子拿著成績單開始猜想高考成績,但媽媽卻要他休學,放棄高考,到天津和北京治病。曉雨無法接受,他一天沒吃飯,沒和任何人說話。第二天,他沒有去上學,開始了漫長的治病之路。媽媽收集了幾年裡和曉雨到各地求醫用的車票和醫院掛號單,車票約300張,掛號單約100多張。
2009年,在張曉雨的堅持下,母親陪著他參加了高考,502.5分,曉雨笑得最開心,而媽媽在床上一夜未眠,一遍又一遍聽著《白狐》,尤其那句“寒窗苦讀,你我海誓山盟銘心刻骨,金榜花燭,卻是天涯漫漫陌路殊途。”那唱的分明就是艱苦求學的兒子。
2010年1月2日到2012年5月19日,媽媽在超市做保潔員,同事吃午餐的時候,她躲起來吃方便面,就為了省錢給兒子治病,一吃就是兩年。這些年她的衣服都是親友送的,自己唯一買的一套衣服,讓她後悔一個多月。
陪兒子看球賽是快樂的
2010年元宵節,曉雨病情加重。媽媽怕他出去玩的時候病發,偷偷跟著他,一直跟到一個籃球場。兒子玩了沒一會兒,走到場邊,喘著粗氣,而其他的孩子笑他體力不行。她抓著鐵絲網,哭了好久。回家後,她開始陪他看《灌籃高手》,母子倆都喜歡流川楓。NBA比賽也一起看,盡管不認識球星,可陪著兒子看比賽也是快樂的。
2011年2月的一天,張曉雨在寢室高燒8個小時,直到後半夜。不想麻煩別人的他沒告訴任何人,一直挺著,渾身是汗。室友都睡了,那些均勻的呼吸聲,從沒如此美妙動聽過。他多希望自己也能安心地睡著,而不是想著還會不會有明天……他給媽媽發了一條短信:“如果真要走了,媽你別在我面前哭,你要堅強。”媽媽不知道他發生了什麼,可她知道,兒子需要她。她說:“你說你要堅持住的,你不許騙我。”早上,張曉雨獨自去了醫院。
接到短信她哭了
2012年5月13日,母親節。曉雨發了一條短信:“媽,我會好起來的,我知道你一直多麼的不容易,相信我一定會好起來的。”收到信息時媽媽正在超市工作,拿著抹布和拖布的她,不顧旁邊人的詫異眼光,慢慢地蹲下哭了起來,很大聲哭著。她顫抖地回復了兒子一條信息:“好,我相信你,你是媽的奇跡。”
-人生時刻的選擇題
做做這套題體會一下他的生活經歷
幾日來,關於張曉雨的報道撲面而來,大家很好奇,這個堅強、樂觀的大男孩,有著怎樣的生活經歷?下面是一些他的成長片段的試題,您不妨來做一下,看看有什麼不同。
1.4歲,正是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年紀,那一年的你在做什麼?或者你的孩子在4歲發生了什麼故事?
A漸漸有了知識和主見
B知道很多新名詞,常常語出驚人
C是家裡的小皇帝
D開始知道關心別人
他的答案:4歲時,父母外出打工,他在農村姥姥身邊長大,想爸爸媽媽的時候,不哭不鬧,把小臉貼在窗戶上,盼著他們回來。
2.8歲,上小學二年級了,您會怎麼樣?您身邊的朋友、您的孩子就是這個年紀,他又會怎麼樣?
A每天上學真討厭,還是喜歡上幼兒園
B上學好辛苦,要父母車接車送
C父母不如人家好,買的書包、文具也不上檔次
D討厭課後班
他的答案:父母要去地裡乾活,每次乾活回來,他已經做好飯菜,自己卻睡著了。
3.15歲,精力充沛,中學時代的你是怎樣的?
A追星,模仿明星的穿著打扮
B喜歡名牌,覺得有一雙新運動鞋很了不起
C情竇初開,為了引起他(她)的注意,做些出風頭的事情
D叛逆,認為父母很嘮叨、很落伍、什麼也不懂
他的答案:中學時代一直在住校,偶爾回家。他很聽話懂事,一直努力學習,他知道只有自己努力、強大,纔能讓父母滿意,自己滿意。
4.17歲,他知道自己有病了,母親後來以淚洗面。如果你是他,你會什麼樣?
A覺得倒霉,這病怎麼攤到我頭上了
B不上學了
C讓父母帶自己去最好的醫院
D動不動就和父母鬧情緒
他的答案:“媽媽,別哭了,兒子對不起你,我們一起去承受吧。”他時常這樣安慰母親、安慰自己,有時,他會撫著母親的背輕輕說:“精神上你來承受,肉體上我來承受。”在他眼裡,不管未來是什麼,都要堅持住,不能放棄。
5.19歲,面對高考,你是否畏懼過、是否想逃避?
A很害怕高考,想過要逃避
B壓力很大,常常睡不好覺
C考完了就算完成一件大事
D積極心態迎接考試
他的答案:他特別想參加考試,但因為身體原因,媽媽阻止了他。第二年,媽媽擔心他太累,不允許他長時間看書,他利用有限時間學習,順利參加高考,走進大學。
6.20歲,上大學了。一切都那麼新鮮,你會怎麼做?
A好好學習
B交個異性朋友
C參加學校社團
D參加社會實踐,增加經驗
他的答案:勤工儉學。在老師眼裡,他能吃苦,每次都超額完成任務。他還會看秤,這是在一次學校賣廢品時大家發現的,一看他就是會乾活的孩子。
7.24歲,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你對未來有怎樣的憧憬?
A規劃未來做什麼職業,並為此努力
B准備考研,努力學習
C准備大四實習,對未來充滿憧憬
D有戀人,希望有個美好的未來
他的答案: “我想參加期末考試。”這是他的願望。重病堅持讀書,得知兩次被下病危通知仍一笑置之,他大學3年從未掛科,面對最後一次必修課考試的他不想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