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暑假過了十幾天,不少家長就“頭疼”了十幾天——工作繁忙該如何安排孩子?近來記者調查發現,暑期中絕大多數的小學生要麼被安排上各種培訓班,要麼被“圈養”在家,這使得他們陷入暑期“同伴缺失”當中。在50名受訪孩子中,39個表示自己的假期“沒玩伴”。專家認為,孩子同伴關系缺失不利心理發育。
上培訓班或“宅”在家
暑期以來,家住西崗區高爾基路附近的市民劉女士給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報了英語、羽毛球等多個培訓班,力求做到“填滿”孩子的時間。“其實我也不想強迫孩子,但我們兩口子都是上班族,家裡老人身體也不好。如果讓兒子一個人在家,他就成天上網玩游戲。”劉女士認為,這樣做多少能讓孩子學點東西,還能讓自己放心。
今年10歲的小傑則是另一番情況:雖然不用上培訓班,但每天都被父母反鎖在家裡,除了寫作業就是看電視。“成天在家呆著都要悶死了。”小傑苦惱地說。記者連續幾天采訪發現,大多數的小學生都逃不出這兩種情況。
一“忙”一“閑”讓孩子喊“孤單”
上述這一“忙”一“閑”,正是很多孩子找不到玩伴的重要原因。在記者隨機采訪的50名各年級小學生中,39名表示自己在假期裡沒有玩伴兒。今年上四年級的小飛說:“放假前我們很多同學都計劃假期一起出去玩,還准備了爬山等活動,可到現在也沒聚上,總有人要上課。”他說,自己覺得“放假挺孤單的”。
此外,城市高層住宅鄰裡之間不相往來的情形,也讓不少孩子在假期裡陷入“同伴缺失”的狀態。很多孩子因為缺少同伴而覺得孤獨、無聊,一些學生甚至對假期由最初的期盼變為厭煩。
“同伴缺失”易引發孤獨感
對此,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劉進偉說,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孩子在某種共同活動中體現出相互協作的關系,就構成了孩子的“同伴關系”,其為孩子學習技能、交流經驗、宣泄情緒、學習社會規則、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機會,這是再好的玩具、再多的書本知識都無法替代的。“而‘同伴關系’缺失所產生的孤獨感可能會影響孩子心理的正常發育,容易形成不健康的性格。”他建議,家長應想辦法多讓孩子走出去,和同伴們在一起玩耍,如參加社區等組織的暑期兒童活動、到同學家“串門”等等,以滿足孩子假期正常的交往需求,對養成孩子健康的心理和處事能力有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