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音樂青年”的7年
“這麼多年的努力換來的竟然是關停。”接連接到關停告知書和解除租賃合同通知書,孫恆顯得有些不甘心。回憶起自己艱辛的辦學歷程,孫恆感慨萬端,時而會心一笑,時而搖頭無奈。
1998年,孫恆從河南安陽師范學院藝術系音樂教育專業畢業,在開封一家中學擔任音樂老師,不到一年的時間,他便辭職北上尋夢。為了生活,孫恆每晚都會去建築工地賣唱,認識了不少工地裡的打工朋友,也深知工友們生活的不易。
2002年,孫恆和三四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創辦了“打工青年藝術團”,開始了工地義務演出生涯。“我和伙伴們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工地義務演出100多場次,觀眾有2萬多人。”回憶起10年前的義演生活,孫恆臉上纔又露出一絲笑容。
隨著“打工青年藝術團”慢慢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2004年9月,京文唱片公司為他們出版了專輯《天下打工是一家》,專輯賣了10萬張,藝術團分到了7.5萬元的版稅,經幾個伙伴商議,決定將這筆“巨款”用於創辦打工子弟學校。於是,6萬元交房租,1.5萬元用於建設、招聘、買設備,在眾多志願者的幫助下,同心實驗學校於2005年8月在皮村誕生了,100多個打工子弟有了學校讀書。
孫恆介紹說,同心實驗學校創辦7年來,除了為眾多打工子弟提供受教育機會,還受到當地村委、學生家長、各高校大學生社團及其他社會組織的大力支持。在社會各界力量的支持下,該校設立了“同心教育發展獎學金”、“春苗助學金”等獎助學金。人民日報社總編室、中建三局、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等單位還將該校列為合作單位,開展各類活動。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為中國而教”課題組、兩岸愛心姐妹聯誼會等十多家單位都將該校列為項目合作單位和定點捐贈單位。
“最壞”的打算
諸如“學校被關停了怎麼辦?”這樣的問題很容易就觸動孫恆的神經。
“政府應該逐步取締打工子弟學校,而不應該一刀切。當下,政府應該積極扶持民間力量辦學。”如果同心實驗學校被關停,孫恆計劃成立“監督委員會”,建立全校所有學生的跟蹤檔案。“只要有一個孩子沒學上,我們就還要把學校辦下去。”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一所廣受社會關注的學校面臨關停,引來不少媒體和名人、學者的關注。7月26日,崔永元等六位名人、學者致信教育部,請求保留同心實驗學校。
得知此消息後,整日懮心忡忡的孫恆一下子興奮起來。在他看來,這封信能夠給他和學校帶來希望。“至少也是對我們這麼多年努力的肯定吧。”孫恆又開始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了學校,“這所學校是我們在志願者的幫助下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的。能夠讓更多的孩子有學上,我們非常有成就感。”
短暫的興奮過後,孫恆又陷入了沈思。他不確定自己一手創辦的學校未來命運到底會怎樣。他現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到處奔走呼號,請求各方支援。
“流動兒童有接受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的權利,有隨父母遷徙和家庭團聚的權利,有在方便地點安全上學的權利,他們應該擁有穩定的生活和學習的權利等。”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卜衛認為,這些權利是流動兒童的最大利益,而根據《兒童權利公約》和我國新頒布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兒童最大利益原則”,關於同心實驗學校是否應該關停,應以流動兒童最大利益原則為首要考慮。
知名三農問題專家、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昌平則認為,打工子弟學校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期的特殊產物,最終會退出歷史舞臺,但它的存在在現在乃至未來一段時間裡,是有其價值的。同心實驗學校已經成為打工子弟及其家長和許多志願者的精神家園。從這個意義上說,同心實驗學校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教育資源,對在這所學校接受教育的學生而言是有特殊意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