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當其他孩子躲在空調房裡看電視、玩游戲、吃冷飲的時候
他們正在揮汗如雨,一百遍一千遍地重復著一個訓練動作,咬著牙告訴自己,“堅持下去,我一定行的。”
奧運結束了,但他們的奧運之夢,剛剛起步
這個夏天,在下沙中學、文海實驗學校和學林街小學,有三支運動隊正在這裡集訓,他們中年齡最小的7歲,最大的也不過15歲,他們都是杭州體育圈的好苗子,正為著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著、拼搏著。
倫敦奧運結束了,但是對他們來說,奧運的夢想纔剛剛起步。
除了艱苦的訓練,他們還要安排好學習和生活,對這些孩子來說,走上運動員的道路是自己的夢想,也是一種挑戰,未來的道路肯定會很難。
所以,在這個炎熱的酷暑,當其他孩子們正躲在空調房裡看電視、玩游戲、吃冷飲的時候,他們正在揮汗如雨,正在一百遍一千遍地重復著一個訓練動作,正在咬著牙告訴自己,“堅持下去,我一定行的。”
奧運金牌的背後,需要付出多少艱辛,也許永遠只有運動員們自己纔知道,但是,當我看一場這些孩子的訓練,只要一場,我就會被感動到,那黝黑的膚色、那灑落的汗水、那炯炯有神的目光、還有那份靈魂深處的堅持……
請跟著我,走進三個少年的奧運夢想。
抓住夢想,只有四次機會
◆場景:
“腿抬高點,速度加快”。下過陣雨,天氣異常悶熱,記者剛到文海實驗學校中學部操場,就聽見從操場東面雨棚裡傳來的梁菲教練大聲嚴厲的喊聲。
這是杭州市自行車隊為了備戰今年省運會在刻苦訓練。
這支隊伍總共32人,18名老隊員穿藍色運動服,從去年寒假開始訓練的;14名新隊員穿紅色運動裝,從今年暑假剛開始訓練。他們的年齡都是14歲,來自大杭州,平時被分在文海實驗學校中學部各個班級上文化課,每天下午和雙休日都參加專業訓練。
◆人物:高麒燕
高麒燕來自蕭山一個普通家庭,爸爸是工廠的工人,媽媽靠打零工生活。和所有女隊員一樣,高麒燕一頭短發,皮膚黑黑的,咋一看還以為是一個男孩子呢。
“剛來的新隊員纔會看上去白一些,但過不了多久就會變黑,你看老隊員們,只有牙齒纔是白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非洲來的呢!”
只要天氣晴好,在下沙沿江大道上都能看到高麒燕騎自行車訓練的身影,一圈又一圈,最多的時候一天騎100公裡,最少的時候也有60公裡。在沿江大道上訓練的時候,教練梁菲和同事高教練會一頭一尾為隊伍保駕護航,並隨時糾正隊員的錯誤姿勢,“注意安全、手抓緊把握方向、眼睛直視、腿向上抬、頻率再高點!”
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刺骨,每天上午8:00至11:30,下午2:30至5:00,梁教練都要帶著這些孩子們進行大運動量訓練。因為下雨,高麒燕正在體育館內做增強肌肉彈性的訓練,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120下高抬腿,整個身體都要躍起來,不到1分鍾,她的汗水就隨著跳躍甩向地面……
“在室內體育館訓練速度、強度,然後根據教練的指令調整功率自行車的檔位,對著鏡子邊騎車邊糾正自己的動作。”
一開始,每天高強度的訓練讓她累得起不來床。可高麒燕說,騎車既是她的愛好,也是她“飛躍和蛻變”的一個契機,所以即使訓練很苦,但她覺得很快樂,每次熟練一個技巧後就有一種征服的快感。
很多隊員的家境並不富裕,來參加自行車隊的訓練,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能被送到省隊,因為這也意味著有個好點的前程。所以在這個隊伍裡的每個人,訓練得特別認真、刻苦。
高麒燕也一樣,她心裡有個夢,希望自己能成為職業運動員。這樣,不但能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甚至有可能讓自己成為家裡的經濟支柱。“爸爸媽媽就可以不用這麼辛苦了。”所以,這個女孩每天都在給自己默默加油,“我能行,我一定行。”
每個隊員都只有四次機會,三次浙江省錦標賽、一次浙江省運動會。這支隊伍即將參加他們自行車隊員生涯中的第一次浙江省錦標賽。而這次暑假的集訓,就是為了今年的浙江省錦標賽做准備。
這,也是他們夢想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