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別人都送卡,就你讓我送花”
騰訊微博@立早楚楚:現在的孩子纔這麼小就學會勢利了!沒選上班乾部,非說是因為我教師節沒送卡。
博主章女士家住崇仁路。女兒10歲,讀五年級,性格開朗活潑。這幾天孩子悶悶不樂,前晚,她試探著問孩子怎麼了?是不是身體不舒服還是考試考砸了?女兒先沒理她。她安慰孩子:“有什麼不開心的不能憋在心裡,說出來看媽媽能不能幫你。”沒想到,女兒一下哭了:“都怪你。”原來,上學期還是課代表的女兒,這學期競選課代表失敗了,特別難過。她感覺以前和她關系很好的小伙伴都找新任班乾部玩兒去了,老師也不喜歡她了。
“沒選上不要緊,下學期再努力。可是你怪媽媽乾什麼呀?”她很詫異。不料孩子說:“我聽說教師節別人都送卡,你硬讓我送花,太寒磣了,我沒選上就是因為這。”
章女士這纔想起,教師節前一天,女兒說有家長給老師送購物卡了。她還開導女兒,說教師節送禮只是表達一種感激和心意,送什麼老師不會介意的。最後,她買了一束康乃馨,讓女兒送給老師。沒想到女兒競選失敗,非但不總結自身原因,反倒歸咎於此,她也覺得難過。
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教育的賈洪武老師認為,這位小女孩內心已經有了一種需要別人仰慕、關注、纔感覺開心的觀念,希望在班級裡“出人頭地”;其次,在人際關系處理上,孩子認同的是功利化傾向,把失去友誼歸結為自己沒當成班乾部。這種內心的期望和行事方法,是導致她難過的原因。
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要小心別把成人世界的價值觀念傳遞給孩子,同時鼓勵孩子在建立友誼時,要以感情、喜好為標准,不以成績、地位為標准。要告訴孩子,樂於競爭的人,追求目標時,要靠自己努力,並且能接受“失敗”的結果。這樣孩子纔會樂於接受挑戰,而不會變得脆弱不堪。 (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