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李昀正在用電腦編寫程序殷櫻攝
李昀(左)和廖孜(右)擊拳慶祝簽約美國谷歌總部殷櫻攝
日前,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大四學生廖孜收到美國谷歌總部的錄用信,興奮之餘的他並沒有懈怠,而是抓緊時間忙6月份舉行的2014年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而該校ACM團隊的另一位大四學生李昀,早在去年下半年已拿到美國谷歌總部錄用信。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CM)主辦,是世界上公認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被譽為『程序設計的奧林匹克』。廖孜與李昀都是該校ACM競賽團隊隊員。
『中國內地西部應屆生進入美國谷歌總部工作的幾率很小,谷歌也沒有在西部舉行過招聘會。』電子科技大學ACM競賽教練楊鵬告訴記者,據他了解,谷歌一般認為在西部適合的學生范圍較窄,招聘主要通過內部推薦等渠道,ACM競賽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平臺,『谷歌選中這兩名學生也主要是看中他們豐富的競賽經歷,競賽培養出來的綜合素質。』
中學通過信息學競賽保送電子科技大學的兩人,本該好好放松的高三暑假就開始在電子科技大學ACM競賽班中進行集中培訓。3個人,1臺電腦,5個小時,解決10個全英文問題是ACM競賽的主要流程,也是廖孜與李昀四年的流程訓練。據李昀估計,大學四年,自己大概做了3000道程序題。
在同學眼裡,大學四年皆忙於競賽的他倆是名副其實的『學霸』。他們在學校除了完成本科學業,其餘時間都在ACM的實驗教學樓中度過,甚至大學四年寒暑假為了比賽訓練都沒有休息。
『因為很多在線國際比賽是根據國外時間,常常半夜12點開始,比賽結束後,宿捨已關門,我們就只好在訓練基地打地鋪睡覺。』李昀說,參加競賽是因為自己的興趣,不然也不會堅持去做,『谷歌招人看中的是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能力,程序設計的基本功,這四年的競賽經歷在這方面給我積累了不少經驗。』
四年間,廖孜共獲得ACM競賽亞太地區的6枚金牌。而對於廖孜來講是『一分耕耘,一份收獲』。『拿到榮譽很有成就感,也算是自得其樂吧。』廖孜說,大學也有忙裡偷閑的時候,並不是死讀書,重要在於心態和方法,除了一點點天分,勤奮必不可少。
『一開始學校參加這個競賽的人有200人,通過不斷淘汰,最後只剩30人左右。』楊鵬表示,這不僅拼智力,更拼耐力,『很多中學參加競賽的學生有功利因素,進入大學後就沒了動力,能堅持到最後也是那些真正感興趣的人。』
楊鵬告訴記者,進入谷歌或facebook等公司是ACM競賽培訓班學生的首選,但像美國谷歌總部、facebook美國總部到中國網羅人纔更偏向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或者是沿海城市,『這跟東西部的教育差距有很大關系,目前西部學校還沒有這個氛圍,很多學校甚至不知道ACM競賽。』
楊鵬表示,該校兩名學生簽約美國谷歌總部也是對其他學生的鼓勵,他也希望西部高校能更加重視競賽培養,『參加競賽不僅僅為了拿獎,更多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這也是很多國外大公司很重視的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