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津雲"客戶端 |
||
文/蘇靜
中辦發[2015]4號文件《關於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微博)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人社部發[2015]30號文件《貫徹實施〈關於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若乾具體問題的意見》,兩份文件正式實施以後,打破了傳統的『官本位』機制,也打破了公務員晉昇空間小、待遇得不到提高的現狀。但對女性公務員來說,在職務職級晉昇中仍然存在一定障礙。
1。退休年齡限制女性公務員的職務職級晉昇
在現行公務員體制下,由於女性比男性提前退休5年,很多地方的行政事業單位在女性45歲以後就不再作為提拔對象了。尤其是退休年齡男女不同,同等學歷的男女公務員,受教育時間相同,參加工作年齡相同,但退休年齡卻不同,等於剝奪了女性5年工作時間,也剝奪了這段時間女性公務員進一步晉昇的機會。這種現象嚴重地制約了女性公務員在職務與職級晉昇中的機會,降低了女性公務員職業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和空間,減少了女性公務員在退休後的經濟收入。
2.22%的提拔、參政比例,限制了女性公務員的職務職級晉昇
我國自1950年代以來,實施男女平等國策,女性公務員在提拔、參政等方面比例一直規定要達到22%,客觀上起到了保護女性公務員提拔晉昇的作用。但這一政策的實施在現實中常常會被打折扣。據某報數據統計,按正常年齡職務晉昇的年限科員到縣處級100:4.4,縣處級到正廳級10000:1,正廳級到省部級10000:25。據《中國人力資源開發》刊發的李永康、趙海燕在《女性公務員職務晉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中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女省委書記和省僅出現過4個,在2008年全國人大(微博)通過的國務院27個部長中女部長僅有3人』,比起10000:25的比例來說小一半多。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205名,女性10名,佔比4.9%,低於中共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女性佔6.37%的比例。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2987名,女性699名,佔比23.4%,首次超過規定的22%,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2237名,女性399名,佔比17.8%,低於規定比例。在省、市、縣級行政部門,女性公務員被提拔、參政的過程中,呈現低層多、高層少,虛職多、實職少的特點。據《女性公務員職務晉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統計,『司局級層次,女性佔比9.4%,男性佔14.9%;處級層次,女性37.8%,男性佔43.3%;科級層次,女性佔22.7 %,男性佔18.8%;科員層次,女性佔10.5%,男性佔6.9%。』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國公務員考試中,基層公務員兩性比例日趨平等,甚至女性多於男性。以上海楊浦區為例,2011年的官方數據顯示,女性比例呈逐年上昇的趨勢,2000年佔到50%,在2010年就佔到67%;成都市2014年公招公務員856人,其中,女生考取495個職位,佔57.83%;男生以361人佔42.17%;廣州市越秀區每年大約新招20多名公務員,其中80%是女性;雲南紅河州2012年、2013年公務員招錄情況(不含公安、法檢招錄公務員)為例:2012年紅河州招錄普通公務員556名(男241,女315),男女性別比為1:1.31,其中州級機關招錄32名(男14女18),男女性別比為1:1.29;縣市級機關招錄116名(男58女58),男女性別比為1:1;鄉鎮招錄408名(男165女243),男女性別比為1:1.47。所以,無論是上海、成都、廣州還是紅河,從地域上講,我國公務員隊伍從南到北性別比例逐漸趨於平等。這說明,我國女性參政及發展需求逐年增加,面對日益增加的女性公務員隊伍和參政需求,我國女性公務員提拔、參政限制在22%的比例已經較為滯後。再來看看世界各國女性參政比例。盡管女性參政存在種種的問題,但仍可以看到,女性的力量在中國及世界的政治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婦女報》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月1日,女性擔任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的國家達到17個。152個國家元首(總統)中女性有8位,佔5.3%;193個國家政府首腦(總理)中女性有14位,佔7.3%。』據法廣中文網2015年11月22日刊登《2016年將開啟女性領導人的『她時代』》稱,『根據2015年初的統計,全球共有19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為女性,女性部長人數最多的是美洲,比例是22.4%,其次是歐洲、非洲、大洋洲、亞洲,僅在2014到2015一年的時間裡,全球女性政府部長人數就由670名增加到715名,佔全球政府部長總人數的17.7%,目前全世界有30個國家的女性部長比例達到30%以上,前5名是芬蘭、佛得角、瑞典、法國和列支敦士登。新就任加拿大第23任總理的賈斯汀·特魯多組建內閣中,30位新內閣成員中女性佔比50%。相較世界各國中發達國家的女性參政情況,作為一個對世界越來越重要的新崛起的大國,我國同樣是相對滯後的。
3。懷孕、哺乳生養育下一代影響了女性公務員的職務職級晉昇
女性公務員與男性公務員承擔了共同的社會角色之外,還擔負著懷孕、哺乳生養育下一代及大量家務勞動的重任,因此分散了她們的工作精力,導致女性公務員在職務晉昇過程中處於劣勢。懷孕、哺乳生養育下一代的事情,從國家層面講,是在為整個社會提供優質的生產力,並不是一個私領域的事情;從個人層面講,懷孕、哺乳期生養育下一代時期的女性公務員,盡管無法參與社會勞動,但並不意味著她們在休息,反而因生理上的不適、心理上的壓力和0-3歲嬰幼兒的養育特點承擔著更為繁重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工作量非但沒有減少,甚至比其在所屬單位從事的本職工作還要多、大和繁瑣。而此時的女性公務員,常常因此而失去職務職級晉昇的機會。
貌似一視同仁的職務與職級晉昇制度,實際操作中卻對女性公務員有諸多不利。因而我國應進一步完善公務員職務與職級晉昇制度,針對現行制度中對女性公務員的種種限制,要在職務職級晉昇中政策適當傾斜,彌補這種隱性的不公,從而給予女性公務員更大空間以發揮作用:
1。在職務職級晉昇中縮短女性公務員任職年限和提昇級別
由於男女退休年齡有別,女性通常比男性公務員早退休5年,受此限制,導致女性公務員職業生涯周期縮短,因而對女性公務員,一是建議單獨實行縮短任職年限和提昇級別的政策,二是建議在女性面臨這種困境的情況下,結合女性公務員的特征,在一些崗位上比例給予合理的傾斜,優先考慮提拔女性到這些崗位上,使之任職年限足夠長時能夠在退休時享受與男性公務員同等待遇等,以體現公平性。
2。提高中高層女性公務員22%的提拔、參政比例
為女性公務員職務晉昇開闢空間,給女性公務員提供更多的發展通道,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3。將懷孕、哺乳期女性生養育下一代的社會貢獻納入到職務職級晉昇的條件中去
針對懷孕、哺乳生養育下一代時段處於劣勢的女性公務員,建議調整職務職級晉昇政策,將女性懷孕、哺乳期生養育下一代的這一社會貢獻通過職務職級晉昇體現出來,以彌補女性為此而付出在不同領域的勞動力和勞動價值。
(作者為山西籍公務員。首發公號『不是官話』。紙媒、新媒體或微信公眾號轉載改編,必須事先征得『不是官話』的授權同意,並注明出處。)
本文選自《不是官話》的專欄,點擊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