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我國高等學校開展的繼續教育主要是面向成人高中後和大學後各種形式和類型的高等學歷和非學歷繼續教育。辦學形式類型主要包括: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廣播電視大學面向社會成人開展的成人本專科教育(包括函授、業餘/夜大、脫產)、現代遠程教育(包括網絡本專科教育、遠程開放本專科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各類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等。
截止2010年,全國共有1500多所普通高校開展了成人本專科教育(函授、夜大、脫產班),在讀學生536萬人,年招生208.4萬人,畢業生197.3萬人。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還有365所,舉辦的成人本專科在校生46.6萬人,年招生18.4萬人,畢業生19.9萬人。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69所(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網絡教育本專科在校生453.1萬人,年招生166.4萬人,畢業生110.6萬人。
近年來,圍繞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要求,教育部積極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引導高校在繼續教育的發展模式、服務模式、培訓模式和管理模式上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實踐探索,主要表現在:
1.創新發展模式,大力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
自1999年以來,教育部分批共批准68所試點高校和中央電大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通過在全國城鄉設立的上萬個學習中心和教學點,將高等繼續教育資源輸送到廣大農村、西部、社區、行業、企業、部隊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如教育部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面向農村和鄉鎮招收網絡教育學員27.6萬人,畢業學生9.3萬人,為廣大農村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和管理人纔。為推進科技強軍,提高部隊士官整體素質,招收部隊士官15.6萬人,把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祖國雪域高原、邊防海島,實現了士官學員『不出軍營上大學』的夢想。試點工作推進了中國遠程教育由第一代的函授教育、第二代的廣播電視教育向基於計算機、衛星、多媒體和互聯網的現代遠程教育轉化,初步探索建立了適合在職人員隨時隨地遠程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教學及支持服務系統。
2.創新服務模式,搭建繼續教育資源共享服務平臺。
建設資源共享和服務平臺及體系,探索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和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模式。為推進優質資源的建設和共享,教育部實施『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工程』和『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建設』,建設了320門網絡課程及資源庫和209門國家級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實施了『網絡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建設』項目,整合和共享試點高校和社會的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資源整合及公共服務平臺,開展資源的網上開放和共享應用服務。今年,教育部還將實施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免費開放計劃,積極推進普通高校部分優質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向全社會開放。為了探索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支持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教育部2001年批准了中央電大依托全國電大系統建設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即奧鵬);2007年又批准又批准弘成、知金兩家公司和有關高校聯合開展『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同時,還通過實施『數字化學習港與終身學習社會的建設與示范』和『數字化學習示范中心』兩個項目,在全國建設一批基於終身學習的數字化學習型鄉鎮、社區和企業等典型應用示范學習中心,探索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對象和不同需求的數字化學習中心的典型應用模式。今年還將啟動實施『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模式研究及示范應用項目』,引導電大研究並實踐面向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模式、管理機制,建設多網融合的數字化學習系統平臺及服務體系,面向社會成員開展各類繼續教育及終身學習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