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上學最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玩得最少的,作業最多的,睡覺最遲的,最困最累的,是我是我還是我……』這是目前在武漢部分中小學生中流傳的一首『校園歌曲』,雖然歌詞有些誇張,但改動過的歌詞也在一定程度上唱出了學生的無奈。
2008年,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規定,確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時間,加強對衛生、保健、營養等方面的指導和保障。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
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0年的調查顯示,在學習日,中小學生平均睡眠時間為7小時37分鍾,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低於國家規定時間的比例達78.1%;即使在周末,中小學生平均睡眠時間也只比平常多了12分鍾。『學業負擔過重、不良的學習習慣和擇校導致的上學路遠是造成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參與調查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人員鄧希泉指出。
中國睡眠研究會睡眠與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教授李秋英表示,長期睡眠不足能造成注意力、記憶力、組織能力、創造力和運動技能下降;影響自控能力,容易分神,攻擊性強以及出現多動癥和脾氣暴躁。此外還可引起免疫系統受損、內分泌系統及代謝調節紊亂,影響身心和智力發育,給孩子的未來幸福埋下隱患。
李秋英建議,學校應切實做好學生的減負工作,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減輕學生心理負擔,增加學生的睡眠時間。同時,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合理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負擔學習』為『輕松學習』。此外,家長們也應引導孩子在學習中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並改變『學習時間越長,學習成績越好;參加補習班越多,孩子成績提高就越快』的錯誤認識。(記者程墨蘇婷實習生徐世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