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為和田學生建起溫馨的家 ——記北京新疆和田高校畢業生班和高中班
圖為新疆和田同學在北京課堂上。
我來到北京,感到了祖國的溫暖
『我來到北京,感到了祖國的溫暖、黨的好政策,知道了開闊眼界、學習語言的重要性,也感到了首都師范大學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和寬容。我們感到了家一樣的溫馨。』2011年8月,由新疆和田在京培養高校畢業生班學員寫給北京市領導的親筆信,滿載著新疆青年對首都人民的感激之情,送到了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手中。
2011年初,北京接到一項援疆新任務:接收2002年以來未就業的新疆和田高校畢業生來北京培養深造,幫助他們走上就業崗位,走向社會。這是關系新疆長治久安的重要民生工程。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認真對待,精心組織;各相關部門和高校快速行動,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等各種困難,2011年3月在全國19個對口支援省市中,率先接收和安置了首批255名未就業少數民族普通高校畢業生來京培訓就讀,11月又接收了第二批410名新疆和田大學畢業生來京培訓就讀。
2011年4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和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在首都師范大學實地檢查和田班教學情況時,走進食堂先問:『手抓飯能做麼?拉條子能做麼?』得知新疆學生們每天都能吃到正宗的新疆飯菜,看到學生們短時間內迅速提高了漢語能力,張春賢對首都師范大學提出的『用最高的政治責任感、最深厚的民族感情、最強的組織陣容、最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最優秀的師資配備、最有力的經費保障,以首善標准、舉全校之力,高質量、高水平地完成培訓任務』予以充分肯定,並向北京市表示衷心感謝。
目前在京培養的665名新疆高校畢業生學員主要以教師、醫生專業為主,他們將在京進行為期兩年的學習實踐後,重返和田走上工作崗位,為建設家鄉貢獻聰明纔智。在教學設計上,首都各高校針對當地的實際需求,采取『新疆需要什麼人纔,我們對口培養什麼人纔』的方式,加強新疆培訓生的漢語技能和專業知識培養。
在首師大的電教室裡,雙語教師班學員不僅迅速提高了語言水平,也對教育理論和實踐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首都醫科大學的生物實驗室裡,全科醫生學員開始做臨床前的各項知識儲備;北京農學院對新疆學生開放全校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開闊眼界;北京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生化實驗室,讓新疆學員第一次見識到先進農業技術的強大威力;首都經貿大學根據對新疆學生的摸底情況,配置了『思想政治、文化基礎、專業技能與管理基礎和專業教學』的模塊化教學;北京政法職業學院注重強化對新疆學生的德育實踐,通過成立臨時黨支部、團支部和組建互助小組等形式,不斷加強黨、團組織建設,目前已有11名新疆班學員遞交了入黨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