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自主招生需要寬容
高校自主招生工作自2003年開始以來,爭議聲就沒有斷過,盡管目前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教育界人士呼吁,對於這一力圖打破“一考定終身”的改革嘗試,希望考生、家長、中學以及社會公眾都多一點寬容。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傑表示,高校自主招生一路走來,招考模式不斷改進從“各自招生”到“高水平大學學業水平聯合測試”;從注重筆試成績,到加大面試權重,逐漸突破傳統應試模式;從單一招考方式,到打造人纔的綜合評價體系、優化人纔選拔標准、創新多樣化選拔錄取模式……高校招生,有了自主權,怎麼用好,責任重大。
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則表示,任何一個改革都要循序漸進,“我們也在和方方面面不斷溝通,我們希望能夠在這方面作出一些新的嘗試和探索,使得我們人纔選拔更加科學、更加有效,也避免現在出現的各種各樣問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則建議探索兩種招生模式:一是重點大學先組織聯考,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正式被錄取,不必再參加高考;二是在統一高考後,部分高校組織自主招生選拔,根據自己所需劃定不同的高考分數線,各校自主選拔則以面試為主,盡量不增加學生的負擔。而無論是采用哪種招生模式,都應該讓考生有機會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自主”應是雙向的。如此,纔能推動中學素質教育,並促進大學提高辦學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