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蘇、辛的名作數量,雖少於周邦彥,但位居前十的名篇中,他倆各佔2首,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更奪得排行榜的第一名。所以,從綜合影響指數來看,蘇、辛的影響力並不低於周邦彥。由蘇、辛來“領袖一代”,也許更合適。但蘇、辛的名篇數量畢竟少於周邦彥,由他倆來冠冕一代,媲美李杜,周邦彥的“粉絲”們可能有些不服氣,王國維就說過“詞中老杜”非周邦彥不可的話。看來,宋詞中的蘇、辛,還沒有取得像唐詩中李、杜那樣至高無上的地位。
周邦彥的名篇數量最多,而不是蘇、辛的名篇最多,讓王兆鵬感到有些意外。
他說,在一般讀者的心目中,蘇、辛的名氣要遠遠超過周邦彥。20世紀50年代以來,學界多推崇蘇、辛,周邦彥並沒有受到特別的追捧。周邦彥的名篇數量能超越蘇、辛而位居第一,反映了什麼?反映了周邦彥詞被認同的古今落差和變化。歷史上,周邦彥詞曾經是詞人心目中的典范,是經典中的經典。宋末張炎就特別推許周邦彥,說他“負一代詞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詞源》卷下)。南宋人尹煥也說:“求詞於吾宋,前有清真,後有夢窗,此非予之言,四海之公言也。”(《夢窗詞序》)所謂“四海之公言”,也許言過其實,但不是一己之私言,應可肯定。到了清代,周濟推舉宋代四大詞家,就以周邦彥為首。所以,周邦彥的名篇佔有量為宋人第一,也在情理之中。它真實地反映了宋詞接受史上,周邦彥曾經擁有過的輝煌。雖然在現代文學史家心目中,周邦彥已不能代表宋詞,但在過去,他卻是“負一代詞名”的。名篇排行榜,還原了歷史的真實。
排行榜中的李清照,也格外值得人們注意。在現代詞學史上,李清照是“名家”還是“大家”,有過爭議。她的名篇佔有量,列宋代詞人的第四位,緊隨清真、稼軒和東坡之後,從影響力來看,說她是“大家”,並不為過。
百首名篇:
婉約豪放旗鼓相當
北宋南宋各佔一半
唐代常常被分“四個時期”,四個時期中,盛唐詩歌最盛。宋代,則往往被分為北宋南宋。兩宋詞,何者為盛?清代大詞人朱彝尊說:“世人言詞,必稱北宋,然詞至南宋始極其工,至宋季而始極其變。”(《詞綜》)那麼,排行榜反映的兩宋實力情形又如何呢?
把30位百首名篇的得主按南北兩宋來分,卻正好南北宋各一半。擁有名篇的北宋詞人是:柳永、范仲淹、張先、晏殊、歐陽修、宋祁、王安石、蘇軾、晏幾道、章楶、秦觀、賀鑄、周邦彥、晁補之、晁衝之。南宋詞人是:李清照、張元乾、葉夢得、陳與義、岳飛、陸游、張孝祥、辛棄疾、姜夔、陳亮、劉過、史達祖、吳文英、蔣捷、張炎。由此看來,北宋南宋詞壇的實力是均衡的。
宋詞,又常被分婉約、豪放兩派。20世紀以來,學界一度重豪放、輕婉約,認為豪放詞思想境界高,婉約詞價值意義小。而排行榜卻表明,豪放、婉約兩派的人氣卻是旗鼓相當的。
王安石、蘇軾、賀鑄、晁補之、張元乾、葉夢得、陳與義、岳飛、陸游、張孝祥、辛棄疾、陳亮、劉過、蔣捷等十四人基本上可劃入豪放派。其他詞人則可劃入婉約派。看來,婉約詞,受人歡迎;豪放詞,也同樣招人喜愛。歷史上,曾經重婉約、輕豪放,說婉約是“本色”正宗,豪放詞是“別調”旁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