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學習雷鋒,好榜樣……”又一個“學雷鋒日”來臨,當熟悉的旋律響起,無論是“60後”“70後”還是“80後”,都會不自覺跟著哼唱。可你在“00後”面前唱起這首歌,孩子們一臉茫然。
抽樣檢查
大部分小學生不會唱雷鋒歌
你知道“雷鋒”嗎?昨日,記者在米公小學四(3)班和二(3)班分別調查。
3月5日是什麼日子?被調查的125名學生中,有37名學生回答“不知道”,還有學生寫成“元宵節”“婦女節”。
二(3)班語文老師介紹,本周一,學校在“國旗下講話”中發起了學雷鋒倡議,2月28日的語文課中,剛上了《雷鋒叔叔,你在哪裡》一課,課文後有一段雷鋒日和雷鋒生平的介紹。“如果不是剛學了這些,知道雷鋒的學生可能會更少。”
四(3)班65名同學中,將雷鋒寫成“雷峰”的有26人,還有人寫成“雷風”“雷瘋”。一名男生詢問,“雷鋒”是不是和“雷峰塔”有關。
小學生們是從哪裡知道雷鋒的呢?調查發現,從書上了解的佔5成,通過網絡、電視了解的佔3成,從父母口中知道的佔兩成。
即使學校剛剛講過雷鋒,大家對雷鋒的認識還是五花八門。大部分同學知道雷鋒是解放軍,但有的同學回答“雷鋒已經100多歲了”“雷鋒在打仗時中槍犧牲了”。
一名四年級學生稱,在她的印象中,低年級時學過一篇關於雷鋒的課文,老師講過一些關於雷鋒的故事,但具體內容已經忘了。“會唱《學習雷鋒好榜樣》的同學舉手!”在老師的要求下,僅有1名女生舉手。老師請她唱一段,她只記得一句歌詞。
老師感慨
孩子們對雷鋒陌生了
本周一,米公小學老師王靜主持了此次國旗下講話。她講話中發起了學雷鋒倡議,倡議同學們在社會上學會尊老愛幼,鼓勵大家參加公益活動,在校園裡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在家裡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次講話沒有准備講稿,也沒有給學生們介紹雷鋒生平事跡,因為我們對雷鋒太熟悉了,很自然的就能根據雷鋒精神對學生們提出要求。”王靜發現,當她提到雷鋒的名字時,學生們表情木然,似乎這個人物離自己很遙遠。隨後,幾名老師在四年級學生中隨機調查,調查發現,許多同學竟不知道雷鋒是誰。
學校大隊輔導員肖楊介紹,如今的小學教材裡,只有二年級下學期的語文課本中有一首關於雷鋒的詩歌《雷鋒叔叔,你在哪裡》,學生也很少讀到涉及雷鋒事跡的課外書。往年,每到3月,學校會組織開展“愛心小雷鋒”“節約小雷鋒”評比,但很少向學生詳細介紹雷鋒。
學生們接觸雷鋒的機會少了,所以他們對雷鋒這個名字不自覺地陌生了。
學校決定
為孩子們補上一課
雷鋒作為影響幾代人的一個典型,如今在小學生心中卻是如此模糊,這一現狀引起學校重視。米公小學決定,借學雷鋒月為契機,開展系列教育活動,讓同學們了解雷鋒生平、聆聽雷鋒故事、感受雷鋒精神。
肖楊介紹,這些系列活動包括以《雷鋒其人》為題的雷鋒事跡介紹、以《與時俱進的雷鋒精神》為題介紹不同時期雷鋒式的典型人物、以《頌雷鋒》為題教唱歌曲、創編詩歌。
副校長劉嘉欣表示: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英雄人物。孩子們應該熟悉當代英雄人物的事跡,也應該記住特殊時期,一些特殊人物的英雄事跡,銘記他們身上永不褪色的寶貴精神。學校要在課堂中為他們補上這一課,這樣更有利於他們成長、成纔。
專家觀點
常存愛心就是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是時代背景下的產物,60後、70後對雷鋒和雷鋒精神有著深刻的印象和理解。”湖北文理學院教育學院教授何忠認為,如今,時代背景變了,教育觀念轉變了,孩子們漸漸不知道雷鋒是何人。
何忠說,雷鋒精神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所做的都是點滴小事,而這些小事,傳達的是奉獻、刻苦、鑽研等寶貴的精神,這些精神卻永不過時。
他認為,只要培養孩子們擁有一顆善良之心,就是傳承了雷鋒精神。他說,學生學雷鋒不見得要認識雷鋒,只要常存愛心,都是學習雷鋒的具體行動。“學校如果加強這方面的教育,讓孩子全面了解這些時代人物,效果當然會更好!”(記者鄒琪通訊員鄧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