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從山東異地高考“破冰”到“北約”“華約”掐尖昇級——人大代表熱議高考改革
“打破條塊分割,山東給高考引入‘活水’”‘北約’、‘華約’掐尖之爭愈演愈烈,自主招生機制待思量”“高考‘龍門’前,努力比學校重要”……年年高考年年議,關乎千家萬戶、關乎億萬人命運的高考也始終是每年“兩會”熱議的話題。在山東“破冰”之舉的激發下,今年“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對高考改革有了新的思考和表達。
東部“放”得好西部還得“保”
“‘放’得好,打破戶籍限制,實現異地高考,山東這是給高考注入了‘活水’。”新疆師范大學副校長牛汝極代表說。
牛汝極認為,從拒絕高考移民到放開學籍制度,實際上是對現有高考錄取制度的一種大膽創新,拓寬了人纔選擇的渠道。取消戶籍限制,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公平享受教育資源,可以在更廣的范圍開展良性競爭。
和牛汝極一樣,多數代表委員對山東“破冰”之舉給予了充分肯定。但在一片叫好之聲中,也不乏不同意見。
“山東可以這樣做,但就目前而言,青海等欠發達省區還難以這樣做。”青海大學黨委書記喬正孝代表說。
喬正孝告訴記者,2011年,青海大學招收了1名河南籍理科生,其高考分數為659分。這一分數比全班平均分高了200多分,與青海當年的理科狀元亦相差無幾。如果這名考生在青海參加高考,毫無疑問會佔據去北大、清華就讀的一個名額。
喬正孝認為,打破戶籍等外在制約,推動國家高考制度改革是必然趨勢。但這方面的改革要基於教育發展現狀,要尊重差異、有“放”有“保”,循序漸進,在推動良性競爭的同時,不能忽視對欠發達地區教育事業的扶助。
“北約”“華約”掐尖昇級自主招生機制待思量
教育的關鍵是質量,質量的關鍵是生源。2003年開始,有著“小高考”之稱的高校自主招生正式拉開序幕。這其中,以北大為首的“北約”聯盟院校和以清華為首的“華約”聯盟院校近年來自主招生掐尖之爭日益昇級。為了強化自身對“尖子生”選拔的獨家權益,今年的“北約”和“華約”考試選擇了同日開考。
牛汝極認為,自主招生是對“一考定終生”高考制度的豐富,但目前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放不開手腳。高等教育發展想要尋求突破,除了高校自身在教育教學工作上亟待創新外,還需要政府簡政放權,幫助高校推進人纔選拔改革。
“現在高校學科立項、科研立項等都得經過審批,自身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有限,因此相應的改革只能緩慢推進。”牛汝極說。
然而,對於向高校放權,代表委員認識也不盡相同。
“我不贊成輕易放權給學校,因為靈活性過多,教育公平就難以維護。如果取消高考,誰敢保證高校領導能不被一些說情的‘條子’擊倒?”全國人大科教文衛委員會副主任任茂東代表說。
喬正孝則表達了類似的擔懮。他認為,當前在中學校長推薦制中如何有效加強監督機制非常關鍵。只有在自主招生中,貫穿廣泛而有效的社會監督機制,讓權力受到有效監督,纔能推薦出各方認可的合格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