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莫曉航的宿捨裡掛著很多鼓勵獻血的宣傳卡片。
大學生莫曉航堅持五年無償獻血,被評為成都市優秀無償獻血志願者
“我一個人能獻多少血呢?關鍵是把大家都號召起來,一個人獻200毫昇,匯集起來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每隔幾個月,莫曉航就和志願者隊員一同去“掃樓”,從寢室一樓敲門到七樓,鼓勵同學獻血
西華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系大三學生莫曉航,在學校裡是出了名的“獻血志願者”。為了最大限度實現自己的公益夢想,莫曉航不僅自己獻血,每隔幾個月還會從宿捨樓一樓敲到七樓,鼓動大家獻血。
地震缺血他發動全年級獻血
莫曉航從小就很關注醫學,希望長大能成為一名治病救人的醫生。2008年1月11日,他迎來了18歲的生日。在操場上,他許下願望:第二天放假就到血液中心去獻血,以讓自己肩負起成人的第一份責任。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時,莫曉航還是都江堰外國語學校的一名學生,看到不少受傷者急需用血,他決定做一個“有能力幫助他人的人”,於是發動全年級同學無償獻血,僅他所在班級獻出的血量就累計達到6000毫昇—7000毫昇,相當於兩個成年人身體所擁有的血液量。
“我一個人能獻多少血呢?關鍵是把大家都號召起來,一個人獻200毫昇,匯集起來是一股很大的力量。”莫曉航說。
寢室文化成“獻血者之家”
高中畢業,莫曉航考上了西華大學。2009年,他參加了由四川省紅十字協會組織的急救培訓、加入到成都市無償獻血宣傳服務隊。雖然一些知識平時並不常用,但至少擁有這種能力去實施幫助,不會留下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遺憾。
在校園裡,莫曉航活躍在西華獻血分隊與青年志願者聯合會團隊裡,同時擔任分隊急救培訓講師,培訓更多的志願者。在寢室文化大賽中,他和室友布置了“血液”主題寢室,牆上貼著“獻血者之家”,屋頂掛著各種宣傳冊。
每隔幾個月,莫曉航就和志願者隊員一同去“掃樓”,從寢室一樓敲門到七樓,鼓勵同學獻血,一層樓就有30多間寢室,一晚上下來手背都敲得通紅,但每次招募到幾十個獻血者,他異常高興。
願捐骨髓配對失敗成為遺憾
不到三年的時間,莫曉航去了血液中心20餘次,與抽血護士混成了熟臉孔。2009-2010年度,他獲得成都市優秀無償獻血志願者稱號。
他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志願者,與同學一行捐獻出血小板。他說:“血小板對於白血病這類嚴重的血液病患者來講,意味著生命的維持,在沒有進行骨髓移植之前,非常珍貴。”一般來說,人體正常的血小板有8萬單位,必須要大於15萬單位纔能進行血小板捐獻,曉航的血小板值達17萬單位,他主動獻了5次血小板,1次全血。
去年,一位陌生人在骨髓庫志願者QQ群裡找到他,希望他能夠進行骨髓移植配對鑒定,挽救一位重慶白血病患者。莫曉航答應了,在華西醫院完成了體檢,“可惜,當時檢查出我的身體狀況還不算達標,病人也不能等到我調節好後再手術,成為遺憾。”
做“先知先覺”去改變後知後覺
莫曉航說:要做公益,光靠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尋找一個有力的組織。如今,他擔任“四川大學生公益論壇(SCUPF)”秘書長,不僅組織獻血,還開展義賣、關注災區貧困大學生,招募到數百名四川各大高校的志願者開展公益支教等各種活動。
莫曉航說,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公益”。在他看來,在這個時代,雷鋒精神可以利用公益網絡、利用更先進的技術去宣傳、去落實。“你認為什麼是現代雷鋒精神?”莫曉航說:“很簡單,就是願意去做公益,同時願意去影響身邊的人。”現在,只要他在論壇的群裡發送一條消息,來自全省各高校的志願者就能為了獻血等公益活動坐到一起,商議如何去幫助他人。
“我最喜歡孫中山先生的那句話,‘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我希望我能成為無償獻血隊伍中先知先覺的一員,去感染後知後覺、改變不知不覺。”莫曉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