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大學生不是不能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但企業要為他們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讓他們看到發展的希望,這樣纔能穩定人心,實現人纔成長與企業發展的『雙贏』
初春,又到了大學生找工作的時候。一個朋友告訴我,現在為孩子就業的事操碎了心,簡歷已經投了上百家,卻還一直沒著落。我很奇怪,因為朋友的孩子就讀於一所知名財經大學,所學專業也不是冷門,怎麼工作還這麼難找呢?詳細一問纔知道,原來並不是真找不到工作,而是覺得有些單位不理想,要麼工資不高,要麼在小縣城,讓孩子覺得以後沒發展前途。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很多人一方面覺得工作很不好找,為此折騰得焦頭爛額,一方面卻又對某些單位不屑一顧,根本看不上眼。有人說,一些大學生能力一般卻要求很高,太看重工資待遇,不願意吃苦鍛煉。
好高騖遠當然不對,眼高手低也應該批評。但是,目前大學生所提出的一些要求和想法,確有一定的合理性。
例如,有人說大學生要求高工資。但是,在生活成本不斷提高的今天,特別是在大城市,如果賺不到足夠的工資,靠什麼生活?解決住房、結婚生子都會面臨實際困難。不僅如此,現在大學教育收費普遍較高,一些家庭傾囊供應、借錢拉賬,好不容易纔培養出一個大學生,自然希望收入能高一些。
以上種種擇業的考慮,雖然可以理解,但對目前勞動力供求的現狀及就業形勢,大學生們應有清醒認識。如果暫時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也要先冷靜務實地找到一個就業平臺,鍛煉能力,增長纔乾,再圖發展。哪怕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工作,起碼積累了社會經驗,可以為今後找工作提供比幾張證書更有分量的籌碼。
大學生要轉變擇業觀念,企業也應有所作為。據筆者了解,一些私營企業普遍存在起薪較低、昇幅不大的情況,赤裸裸地把員工當工具使用,甚至連基本的『五險一金』也不齊全。大學生不是不能從最基礎的工作開始做起,但企業一定要為他們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讓他們看到未來的希望,這纔能穩定人心,實現人纔成長與企業發展的『雙贏』。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更需要政府發揮積極作用。例如,當前我國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之間收入差距比較大,這讓一些大學生在擇業時往往優先考慮當公務員、進大型國有企業,而忽略了其他更需要人纔的單位和地區。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需要政府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創造更加公平開放的競爭環境,引導大學生投身到急需人纔的行業、地方去,讓他們從中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