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各地有條件的公辦和民辦中小學和幼兒園都應建立家長委員會。”教育部在“兩會”期間頒發了《關於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首次在國家層面對學校家長委員會的建立有所要求,一時成為輿論的焦點。
事實上,《意見》出臺前,各地已有不少學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有些更建立起“家長學校”。據廣州市教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廣州已建立起區級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教育部門分管的中小學及幼兒園以及社區街道三類“家長學校”。
盡管家委會已逐漸普及,但社會的質疑聲卻不斷:“權貴俱樂部”、“抵擋非議的盾牌”等說法不絕於耳。家委員情況到底如何?記者近日走訪了廣州市內多家中小學及幼兒園,調查其家委會的建立情況。受訪學校負責人均表示,成立家委會對拉近家校距離、提昇教育質量起著重要作用。但“家長們參會熱情不高、會議流於形式”等問題,依然是不少家委會難以高效運作的“絆腳石”。
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普遍有家委會
-調查
東山培正小學新一屆家委會名單、市第三中學家委會工作制度、市聾人學校家委會會議發言稿……在網上搜索關鍵詞“廣州學校家長委員會”,相關的信息多達850多萬條,各類公辦和民辦幼兒園、中小學及特殊教學學校都有所涉及。據廣州市教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廣州已建立起區級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教育部門分管的中小學及幼兒園以及社區街道三類“家長學校”。市內各中小學及幼兒園普遍成立了家長委員會。
除了范圍之廣數量之多抓人眼球,記者更發現,大部分家委會都有著一套詳細的管理章程,其規模和管理構架也不盡相同。一種是家委會內部有職位分工,如東山培正小學,其家長委員會分班級、年級和學校三級,班級家委會是由家長自願參選,由班級家委會原有成員和班主任老師共同投票選舉產生;學校家委會成員一般是每班選一名家長,學校家委會設一位主席,一般由6年級的年級家委會組長擔任。
另一種則是不設特定職位,共同參與協商,成立已21年的廣鐵一中家委會正是其代表。考慮到家長間彼此不熟悉,難以讓家長科學地選出他們當中的代表,該校在每年新生入學時,各班班主任都會在與家長的接觸中物色年級家委會成員人選。以自願為原則,每班選兩名家長,每個年級的家委會一般在20人以上。校級家委會由年級家委會骨乾成員組成,約15—17人,由學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長以及德育處統籌管理,一般三年換屆。
對比多校的“家委會管理章程”,其對職責要求主要有六點:促進家校互通信息;為制定教育計劃提供建設性、參考性意見;協助學校班級開展課外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分工聯系家長,對個別家庭教育失責或失當的家長進行說理和引導;促進教育改革,適當組織聽課和參加教育活動;協調教師和有關家長做好個別“難教育類型”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
家長“參政議政”熱情不高
加入家委會,就意味著承擔上協助監管學校、聯絡老師和家長的責任。然而,面對當前“快節奏”的生活,部分年輕家長已鮮有時間陪伴子女,請假開家長會、參加家委會的討論更是一個大難題。因此不少學校的家委會委員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原因,“參政議政”的熱情並不高。
不少學校顯然已體會到這點,因此不僅在委員的選拔上充分考慮家長意願,更在家委會的活動安排上給予家長更多的方便。如廣鐵一中家委會的會議一般安排在家長會前進行,會議約30—40分鍾,每年一般組織3—4次例會。“我覺得最重要是時間安排貼心而且會議有成效,讓我們覺得開會並非流於形式,所以家長們都很積極。”廣鐵一中初一學生家長李女士對記者說,正是因為工作忙,這種與老師們的近距離接觸纔更有必要,讓孩子沒有“空子”可鑽。
李女士表示,家委會會邀請家長們參加學校藝術節、體育節等活動。事實上,組織這樣的課外活動也是眾多家委會的其中一項重要職能,如東山培正小學剛剛舉辦了學長制結親植樹活動、黃埔華聯外語實驗幼兒園的早操表演活動、海珠區赤崗小學與香港聖公會靈愛小學家長委員會的交流活動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學校更會將家長的專業資源運用到教學中。如廣鐵一中的“鐵一論壇”經常邀請家長中的職場精英來校為學生作職業規劃和專業教學。家委會近日利用班會課時間,邀請在省高院工作的家長為學生上法制課。廣鐵一中德育處主任凌美君總結,要讓家長們有參會的熱情,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有信任感和自豪感。
家委會會員選舉拼關系?
-質疑
“選家委會成員從來都是‘拼爹拼媽’,我們這種沒錢沒勢的能表達什麼意願?”在廣州的眾多家長論壇上,一些“平民”家長給家委會安上“權貴俱樂部”的頭銜。在他們看來,一些家委會早已“變味”,“對本校有卓越貢獻”成為入會“門檻”。而所謂“卓越貢獻”,就是各種捐資捐物以及疏通關系。事實上,很多學校都已意識到這種家委會對孩子發展的不良影響,有校長坦言,有些官員連孩子沒有擔任班乾部,也打電話來乾預。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從網上公布的部分學校家委會成員名單來看,仍不乏普通文員、工人、家庭主婦等身影。東山培正小學2011屆校級家委會44名會員中,就有10位家長職業為家庭主婦或無職業。另外,盡可能吸納不同行業的家長資源也成為一種趨勢。“家委會成員的選擇標准不應以‘權貴’或學識高低為依據,而應以‘是否擅長教育孩子,是否對協助學校管理有熱情,有一定的教育見解’為標准。”凌美君指出,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的家長不一定在教育孩子上有成功的方法和經驗。“要讓家委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學校老師必須先樹立正確的認識,一視同仁地看待每位學生和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