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8890”就像學生情緒的晴雨表
除了希望為學生提供服務,學校還希望通過“8890”熱線“發現一些問題”。
該校黨委副書記史瑞傑說,學校黨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各部門配合團委建立“學生問題反饋速辦機制”,形成為學生辦事的合力。為此,天津師范大學專門劃撥了經費。
在1萬多通來電中,沒有發現什麼“重大事件”,最多的是一些關乎學生切身利益的“挺平常的小事”。
當有的學生向“8890”反映宿捨廁所太髒,學生會就派出“學生核實小組”,第一時間到廁所檢查,並以“8890”的名義跟宿捨管理員聯系解決。根據一些同學反映的自習室不足的問題,教務處調節了自習室的安排。
“8890”有時就像學生情緒的晴雨表,能使學校直接感知學生的訴求。有一回,學校網絡中斷,但沒有提前廣而告之,“8890”就立即接到了大量學生來電。
一位同學說:“大家希望自己的聲音被學校聽到,感到自己的態度是有人關注的。”
按照天津師范大學的學生問題反饋速辦機制,學生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由團委負責轉達,而有關部門必須在一周之內給反映問題的學生回復解決方案。如果暫時解決不了,要說明原因。
這個機制給原本已經忙碌的各個部門“帶來了壓力”,不過劉亞男說,同事們都給予了支持。
而很多部門也意識到,這部電話能“幫學校解釋一些事情”,確實能化解一些矛盾。因此,這些部門會提前將工作動態告知“8890”——“萬一有學生問呢?”
打過求助電話的人成了接線員
在天津師大,很多學生已經習慣了“8890”的存在。法學院學生徐子淇在食堂撿到了一個筆記本電腦,找不到失主,就送到了“8890”學生服務臺。志願者們立即在校園內張貼失物招領啟事。很快,音樂與影視學院學生劉萍前來認領。
劉亞男說,雖然很多同學的問題,通過其他途徑也不難得到答案,但他們習慣了“有事問我,撥撥就靈”。她相信,熱線處理的都是小問題,但對於求助者來說,這些小問題就是影響到師生的心態是否平和、關系是否友善的大事情。
“8890”的接線員一直是流動的。學生自願報名,決定何時參加、何時退出。每個接線員都有一個編號,當他們退出,也會帶著屬於自己的編號離開,“永遠是志願者”。
一年以來,已經有272名志願者在這裡服務過,每天同時有4人在崗。
接線員陳卓是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0級本科生。有一次,她和幾名同學被困在了電梯裡面,情急之下想到了“8890”。接電話的同學一邊安撫她們,一邊迅速找來了電梯維修工人。半個小時之內脫險的陳卓覺得自己“應該馬上行動起來”。“帶著對8890的感謝和期待”,她報名,成了第198號接線志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