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今年起,武漢市將淡化教師身份管理,規定中小學教師在同一學校任教不得超過6年,以推進教師“輪崗”來緩解上好學校難和遏制擇校風
應該說,擇校熱高溫難降,城市中小學之間的辦學競爭也就越發激烈,而名師自然成為學校爭相搶奪的香餑餑,所以城市重點學校到普通學校“挖”名師,城市普通學校到農村學校“挖”名師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
好不容易培養出的骨乾教師流向有實力的學校,薄弱學校的辦學無疑陷入惡性循環,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名師如此流動,顯然不利於縮小校際辦學水平的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在此語境下,武漢市出臺相關政策,促進名師有序流動,給擇校熱潑潑冷水,維護教育公平,讓人期待。
當然,名師流動,好事還得辦好纔行。外地就曾出現變了味的教師流動,如南京某熱門小學骨乾教師在申報區優秀青年教師時,就被要求簽訂了一份承諾書,保證在取得榮譽稱號後到薄弱學校支教。榮譽稱號成了“輪崗”的交換條件,如此名師流動,不僅有走形式之嫌,還容易激起教師的抵觸情緒,效果也不會好到哪裡。
客觀地說,目前各地教師實行績效工資,而且同一地區不同學校的教師待遇也大致相當,這為名校老師交流到薄弱學校掃除了經濟障礙。但是,教師也有家庭也要生活,怎樣流動、如何輪崗,都需要具體的實施細則和明確的激勵政策,纔能保障教師們的權益,真正保障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