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杭州市最近宣布,公辦義務教育完全按學區招生,即實現『零擇校』目標,當地市民稱之為『史上最嚴格的擇校限制令』,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在『擇校風』盛行的背景下,杭州提出『零擇校』底氣何來?『零擇校』新政會帶來什麼衝擊?如何避免『零擇校』流於口號?圍繞一系列疑問,『新華視點』記者追蹤調查。
擇校成了『拼家長』杭州首踩『剎車』
『老百姓最不滿的就是以權擇校、以錢擇校。』杭州市教育局初等教育處處長蔣鋒說,公辦小學和初中『擇校』,一直被稱為阻礙教育公平的『頑疾』,而擇校的根源是教育資源不均衡。
據一些家長介紹,在杭州,要拿到一個公辦『擇校』名額,『標准價』是小學2.5萬元、九年制學校3.5萬元。但光出錢沒用,關鍵得托關系。上小學、昇初中被形容為『拼家長』游戲:『考的不是學生,而是家長。』
杭州一所公辦『名校』校長坦言,因為擇校生比例不斷上昇,為了保證『小班化教學』,學校不得不擴充班級數量。公辦學校本就該服務於附近居民,遞來的那些擇校『條子』有違教育公平,但學校要服從相關部門管理,參與各種檢查評比,『我很糾結』。
當地教育部門一些工作人員也向記者抱怨,在來『拉關系、遞條子』的家長中,有些人不僅擇校,還要求擇老師,甚至擇座位,簡直是『擇無止境』。
『擇校是一條極易滋生腐敗的灰色通道。』蔣鋒表示,從前由於教育缺錢等原因,擇校被默認;如今實行績效工資,各縣區對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完全可以關閉這條通道。
為此,浙江省教育廳2012年全面推行公辦初中小學『陽光招生』,考慮到政策的推行難度,目標定為『把擇校率降到5%以內,或者大幅下降』。
蔣鋒透露,杭州市教育局在內部討論時,有人曾提出想保留5%的擇校空間,『但一般老百姓也享受不到這些名額。不如一刀切,一個不留。』
記者發現,杭州提出『零擇校』,其底氣是此前已力推名校集團化等舉措,使教育資源分配實現了相對均衡。據介紹,到2011年全市優質義務教育覆蓋面超過75%,有些區超過了95%。
禁了公辦『擇校』民辦『擇校』大熱
今年公辦學校還未招生,『零擇校』新政尚待檢驗。但記者近日從杭州15所民辦小學招生的火爆現場看,這一新政還沒有讓家長們放下精神重壓。
4月14日是『零擇校』政策出臺後的首次民辦小學招生時間,杭州教育部門曾預估,因為公辦關閉『擇校』通道,民辦報名可能『水漲船高』。但現場的熱度還是令人意外。多所學校創招錄比新高,有的學校甚至接近13:1。
杭州長江實驗小學接受報名始自14日上午8點半,但早上5點,就有家長來排隊。由於人多,學校不得不仿照上海世博會,在校內用繩子攔起曲折回復的多層『S』形通道。但『長龍』依舊延伸至校外幾十米。原定於半天的報名時間不得不延長為一天。不少孩子在三四位長輩的陪同下,參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面試。
校長婁屹蘭告訴記者,由於報名人數多,為避免未被錄取的家長質疑其公正,學校首次從大學請了『外援』來做面試官,並准備了多套測試題供現場抽取。
在現場,一位帶兒子來面試的父親說,公辦『名校』的最大優勢在於好生源,有能力『擇校』的孩子多來自環境好、重視教育的家庭。『零擇校』後這個優勢就沒了。
另一位帶著女兒來面試的『80後』母親說,挑選學校不能光看眼前,聽說民辦小學的『名校』有一些名額能直昇高一級的『名校』。雖說公辦免費,民辦學校的費用一學期在五千元左右,但『上好學校』最重要。
在當地的網上教育論壇上,從『零擇校』新政出臺起,相關帖子便層出不窮。有熱心家長提供民辦『名校』歷年面試題的攻略,不少家長則寫上『面試經』。一位孩子沒被錄取的家長感嘆:『強烈的挫敗感……孩子興趣班去的太少,沒有報名思維訓練、閱讀類、英語類的』。另一位母親的觀後感是:『看得我壓力很大,十萬個不願強迫女兒學前就背上學習包袱,但現實面前又不得不屈服。』
對於這一動向,蔣鋒擔懮地表示,『考試效應』極有可能傳遞到學前教育,導致『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不『拼家長』,改拼『早教』。
民辦學校杭州大關小學以藝術特長培養見長,今年實際招錄比超過10:1。校長金英再三表示,學校不想對外傳遞『招生』即『考試』的信號,學校關注報名孩子對音准、節奏等方面的『天賦』,但不是考察技能,否則幼兒園小朋友又要受苦了。
『強制不擇校』何時變成『理智不擇校』?
針對杭州『零擇校』能否落實,各方看法不一。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楊建華說,只有真正做到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硬件軟件的公平,『零擇校』纔是理智的,而不是強制的。
西湖區教育局教育科科長陳為民認為,杭州推行公辦初中小學『零擇校』,背後有教育資源配置相對均衡的現實支橕。但也要看到,只有家長們的擇校意願下降了,『擇校熱』纔能真正降溫。
一些家長坦言,可以預見,杭州關閉公辦『擇校』通道後,購買學區房將成為更大的熱點。
對此,杭州多位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認為,與『特權擇校』相比,通過購買學區房擇校是一種進步,因為其用市場化手段,避免了權錢交易和暗箱操作,但也容易變成一種金錢比拼游戲,變成另一種不公平。
剛剛回國的杭州市民黃恆說,國內滿目可見『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思忖之下,頗有疑惑。對孩子來說,未來的輸贏如何定義?起跑線到底在哪裡?終點又在哪裡?用奧數、藝術特長把起點悄悄向前挪動的人,不為破壞了成長的基本規律和共存的社會契約而慚愧麼?
『治理擇校亂象不能光靠「末端治理」。』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說,『治本』之舉包括:一是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義務教育法定支出不留缺口。二是加強薄弱學校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三是扶持發展一批民辦學校,滿足群眾多樣性教育選擇。四是將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讓各個初中學生有公平選擇機會。
據悉,為了讓『零擇校』落到實處,杭州教育部門表示將接受社會監督。如發現與擇校相關的變相亂收費,要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