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通過分工合作制作漢堡,孩子基本學習理解了一些經濟學原理
美國的中小學是如何上課的,他們用的教材又是怎樣的?前天,滬上12個中小學生家庭在OEC國際學習學校,體驗了一堂源自美國中小學原版經濟學教材理念的“漢堡課”,4個小時的做漢堡活動,讓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做漢堡,還理解了“分工合作可以提高勞動效率”這一基本經濟學原理。
課程開始時,老師沒有講任何理論、概念,而是邀請12位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來參與做漢堡活動。制作漢堡分為兩輪,每輪限時30分鍾,第一輪由小朋友獨自完成制作漢堡,第二輪讓小朋友分工合作按流程完成漢堡制作。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們需要親手完成切番茄、洋蔥、黃瓜,包裝漢堡包,涂抹芝士色拉等步驟。老師一聲令下,小朋友紛紛排隊領取自己的小工具,他們排隊挨個切番茄、黃瓜、洋蔥,第一輪結束後,小朋友每人完成一個漢堡的制作,總共做了12個漢堡。
第二輪制作開始之前,老師對小朋友們進行了分工,由年長的孩子帶隊,組成“切菜組”和“制作組”、“烘烤組”。計時開始,“切菜組”源源不斷地提供切好的番茄、洋蔥等配料,“制作組”熟練地包著漢堡,“烘烤組”加熱漢堡,大家形成了一個工作流水線。第二輪結束後,通過小朋友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40個漢堡,比第一輪多完成28個。
做漢堡的兩輪實踐下來,課堂教學的目的達到了——小朋友從實踐操作中不僅掌握了做漢堡的技能,還明白在相同的時間內,分工合作可以提高制作漢堡的效率這一經濟學原理。“這一課程的核心理念是PlaySchool(動課堂),依據的是美國國家經濟學教育委員會(NCEE)制定的美國青少年經濟學教育標准。”OEC國際學習學校的執行董事徐鵬介紹說,他曾在海外多年,日前他將美國的中小學原版教材作為“母版”,邀請復旦大學( 微博)、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專業人士進行研究,在其教育理念和教育邏輯不變的前提下,設計了本土化的“美式中小學課程”,涉及品格教育、批判性思維、商業與經濟學、歷史文化與習俗、色彩心理學等多門課程。徐鵬說,他希望孩子不要只沈浸在成績中,通過實踐活動和學習,進行人格、思維、審美等多方面的鍛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