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虎媽”“貓爸”誰牛?代表委員探討兩種教育方式之優劣
最近,關於對“虎媽”“貓爸”教育方式的辯論日趨熱烈。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不少代表委員針對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也紛紛表達看法。
7歲的女孩,因為一首鋼琴曲彈不好就被強迫從晚飯後一直練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或上廁所。不久前,這種苛刻的教育方法被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寫進一本名為《虎媽戰歌》的書中,並被登上最新一期《時代》周刊封面,引爆了全世界對東西方教育模式的大討論。
很快,上海出現了“貓爸”現身說法對自己女兒從小民主管教,跳舞、學習不操心,孩子照樣考進哈佛。
“虎媽”“貓爸”孰優孰劣?不論哪種方式,代表委員們都認可的教育方法是要注重能力培養,最終讓孩子實現自我。
“虎媽”式的嚴苛應試教育惹的禍?
中國孩子在學習上的辛苦已是不爭的事實。全國人大代表王洪軍這樣描述孩子們繁重的學習生活:周六和周日早晨8點半前在馬路上走的孩子,80%以上是去上各類輔導班的;工作日晚上8點半以後還在路上走的孩子,80%以上是下了輔導班回家的。
全國人大代表王玉芝也有同感:很多家長出於讓孩子將來幸福的目的,選擇了從小讓孩子吃苦。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班,唯恐落到別人後面。“孩子幸福指數低,關鍵是父母強迫孩子上這些培訓班,逼得孩子沒有玩的時間,而父母還自以為對孩子很關心。”
一項統計顯示,中國現有16歲以下兒童3.8億人,全國中小學生中參加過相關學業輔導的比例已經超過了63%,而中國家庭開支中三分之一用於教育。
不少代表委員指出應試教育是導致孩子幸福指數低的“罪魁禍首”。
國內一家知名網站就“孩子幸福指數”發起一項網絡調查。在參與調查的31584位網友中,44.3%的網友認為“學習任務太重,考試壓力太大”是中國孩子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有23.8%的網友選擇“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位居第二。“‘中國式’的嚴肅課堂教育”列第三,有22.6%的網友投票。
一位名叫“來自內蒙古的中學教師”的網友在微博上發出這樣的感慨:“看著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受煎熬,心裡也難受,沒辦法,現在的高考制度,不僅給學生帶來很大壓力,教師、家長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