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據《中國青年報》4月27日報道,已有93年歷史的南開大學,決定控制畢業生『留校任教』的比例。該校是眼下飽受師資『近親繁殖』問題困擾的我國眾多名牌大學之一。4月26日,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在該校一個有關師資問題的會議上介紹,目前全校2046位專任教師中,有近六成(58.7%)是本校畢業生。
所謂高校師資的『近親繁殖』,是指大量本校畢業生留校任教的情況。近些年來,我國大學師資的『近親繁殖』問題越來越突出。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教授們傾向於讓自己的得意門生留校當老師,以傳承自己的學術傳統;另一方面,把畢業生留下來工作也是解決就業的一個有效方式。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曾指出,師資『近親繁殖』的現象在我國高校一直存在。2006年公布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大學師資『近親繁殖』的程度,比美國大學高5倍,並且大學知名度越高,情況越嚴重。人大教授顧海兵等人研究了北大、清華、人大、南開等17所大學財經類院系的師資情況,發現這17所大學的987位教師中,約有70%在任職大學有過求學經歷。而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47人中,66%的沒有哈佛的求學經歷,耶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等世界名校,情況亦然。
大學師資『近親繁殖』的最大危害,就是容易造成學術『近親繁殖』,進而產生學術自由的敵人——『學閥』。英國《自然》雜志曾就此報道說,如將『學術近親繁殖率』定義為大學師資隊伍中本校畢業生所佔比例,用一個國家發表的論文量和論文被引量佔世界總量的百分比,來反映一個國家的科研生產率,就會發現,科研生產率與學術近親繁殖率呈負相關。正因為如此,西方大學一般不留自己培養的學生,不僅把這作為一種普遍共識,而且還有相應的制度規定。比如,美國大學基本不直接錄用本校剛畢業者(即便是高材生)為教師——先去別的地方工作幾年,水平優異者纔有可能被母校聘用。
毫無疑問,師資『近親繁殖』是阻礙我國學術發展和高等教育質量全面提高的一大痼疾。對此,2011年1月14日教育部下文印發的《全國教育人纔發展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提出,要逐步減少和消除學術『近親繁殖』現象,鼓勵高校大幅度減少或不從本校畢業生中直接聘任新教師,並逐步形成制度規范。這方面,北大、廈大、人大這三所『985工程』國家重點大學,已就防止師資『近親繁殖』作出了具體規定。我們期待,更多的大學能用制度化的做法,有力遏制師資的『近親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