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用知識和本領創造出色的成績
知識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本領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青年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都想乾出成績贏得社會的認可。但創造業績不能靠空談,要靠真纔實學和過硬的本領。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古人也講“本領若是,事事發出來皆是;本領若不是,事事皆不是也”,說的都是這個道理。五四運動中,青年學生之所以能夠站在時代的前列,掀起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就是因為他們學習掌握了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和文化知識。人不會生而知之,知識和本領只能在學習中獲得。“立身百行,以學為基”。胡錦濤總書記強調:“一個人能有多大發展,能為社會作出多大貢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人學習抓得緊不緊、知識基礎打得牢不牢。”在知識更新日益加快的當今時代,學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而緊迫,青年人要想跟上時代和社會前進的步伐,就必須緊緊抓住青年這段人生學習的黃金時期,勤於學習、敏於求知,從書本中獲取智慧,努力掌握與做好本職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及其他各方面的知識,特別是新知識、新技能,用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充實自己;從實踐和社會中汲取營養,拓展視野,增長纔乾,學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練就出過硬的本領,使自己真正成為國家建設需要的有用之纔。
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必須有知識、有本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批具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各類人纔,也為青年人成纔立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鸚歌嶺的大學生之所以能開出一片新天地,作出出色成績,除了他們的遠大抱負和艱苦創業精神外,還在於他們學習掌握了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由於他們握有林業科學方面的專業知識,他們就能開展科學采集、種植和養護,進行科學研究,發現2197種物種,建立起鸚歌嶺的“檔案館”,培養出專職護林員,重建起自然保護區;由於他們掌握了農業種植方面的知識和獲取最新信息的途徑,他們就能引進“稻鴨共育”模式,建起農業示范田,設計出“旱廁”和“松軟豬圈”,用先進的理念和科學的本領解決當地黎苗群眾沒有廁所、豬禽散養,山裡臭氣熏天等各種實際問題,從根本上消滅破壞生態的現象,幫助一方百姓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大學生在鸚歌嶺創造的業績啟示人們,“知識引導人生,學習成就未來”;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只要掌握了知識和本領,就能在實踐中創造出業績。
用奮斗和奉獻成就一番事業
奮斗,是指一種積極向上、艱苦創業、奮發有為的人生狀態和精神風貌;奉獻,是指一種無私為他人服務、作出貢獻的優秀品格。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價值,應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看他取得什麼。艱苦奮斗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客觀要求,甘於奉獻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有了艱苦奮斗和甘於奉獻的精神,一個民族就能自立自強,一個國家就能發展進步。中華民族所以能在5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歷經挫折而不屈,屢遭坎坷而不餒,靠的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樣一種發奮圖強、堅忍不拔、開拓進取的精神。“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艱辛知人生,奉獻出成就。五四精神昭示我們:人民群眾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偉大實踐,是青年成長的豐厚沃土和寬廣課堂。一切有志的青年,只有積極投身於實踐,自覺深入到人民群眾改造自然和社會的火熱生活中,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改革和建設的第一線去,到艱苦的和困難多的地方去,經受鍛煉,增長纔乾,無怨無悔地貢獻青春、智慧與力量,纔能創造出成績,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徹底改變我國的貧窮落後面貌,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艱苦奮斗。同以往相比,今天的物質條件已有了很大改善,但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改變貧困落後面貌的任務仍很艱巨繁重。青年人是祖國建設的生力軍,承擔著建設祖國強盛祖國的責任。改變祖國貧困地區面貌,迫切需要青年人去貢獻聰明纔智,同時也為青年人施展纔華、創業成纔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鸚歌嶺的大學生,住著平房,一段時間過著沒電、沒電話、沒電視的日子,背著帳篷、睡袋、乾糧在荒嶺中守護,工作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他們不怕苦、不喊累、不叫冤,以樂觀進取和艱苦創業的精神狀態,從事科學研究,保護森林,為當地群眾修路造房建農田,用他們的自信自強、進取奉獻傳承著五四精神,改變著鸚歌嶺的面貌。與此同時,他們也在艱苦的環境和無私的奉獻過程中,經受鍛煉,磨練意志,增長纔乾,創造出森林保護的奇跡,用行動書寫出:有艱苦奮斗和甘於奉獻的精神,就會創造出成績,開闢一番事業。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接舊人。五四運動高舉的精神旗幟,經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已傳遞至當代青年的手裡。鸚歌嶺大學生的事跡啟示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一切有理想有追求、有知識有本領的青年人,只要胸懷五四青年的報國之志,自覺地擔負起歷史重任,腳踏實地投身於經濟社會建設的偉大實踐,紮根基層,艱苦創業,就一定能夠在廣闊天地裡大有作為,譜寫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青春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