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小昇初”有多少種途徑?
“小昇初”有多少種途徑?“北京市政策規定的入學方式是‘劃片就近入學’和‘推優隨機入學’,然而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出現了‘佔坑班生’、‘推優生’、‘特長生’、‘電腦大派位生’、‘共建生’。”研究“小昇初”問題的資深專家聞風告訴記者。
有多少途徑,就意味著有多少種考試。很多家長在孩子念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行動起來了。“‘小昇初’考試很難,但它並不是像高考那種千軍萬馬的難,也不是像競賽那種題目難,它難在路線多、岔路多、途徑多,讓人眼花繚亂。”今年遭遇“小昇初”的學生家長王先生這樣總結。王先生的女兒小學二年級開始就報名參加了目標學校舉行的課外輔導班,由於在這裡有機會進入目標校,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佔坑班”,希望真的能佔據“一席之地”。盡管王先生清楚地知道,“佔坑班”錄取率很低,但他和孩子依然願意嘗試。他認為,這是家長普遍的心態。“我們普遍恐慌、普遍焦慮,每天都泡論壇,希望找更多機會。”王先生說。
根據聞風的研究,“佔坑班”的錄取率僅為22%到23%之間。“但‘佔坑班’錄取的孩子能直接進入初中的‘實驗班’,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聞風說,“普通中學的實驗班可能比好學校的普通班教學質量還要好,通過其他途徑進來的孩子很多只能在普通班學習,這是大家對‘佔坑班’趨之若鶩的原因。”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學生家長,大致還原了一個期待進入“好初中”的小學生的生活。從小學二三年級開始,孩子就要進入“佔坑班”學習,要力爭上游,爭取考進前三班,進入前列。其次,要在體育、藝術、科技中學習一項特長並盡量考取更多的證書,以便成為特長生。同時,還要在班級成績優異、積極參加活動爭取獲得區、市級三好學生以便獲得推優資格。
這樣的生活方式,意味著基本上小學階段的節假日都將耗費殆盡,但這是大多數學生及家長的選擇。他們希望進入更好的學校念書並為之努力,有這麼多種途徑,他們就是不願意選擇最後一種“電腦大派位”。原因何在?王先生向記者道出其中的玄機:“如果一個好初中有8個班,那麼‘佔坑班’進來的學生將大約佔3個班,推優學生和‘特長生’大約佔4個班,剩下1個班則是‘共建生’以及‘電腦大派位生’的。所謂最好的初中大多只拿出半個班給‘電腦大派位’,幾率就像抽獎,家長們當然不願意等到最後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