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減少90後網絡犯罪還需多方努力
馬文說,他在學校裡曾上過“網絡技術安全”的課程,主要是講一些IT協議,內容協議的安全性,但面對一些誘惑時,完全要靠自我約束。他認為,應該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律常識教育,讓每一個互聯網從業者在最初接觸互聯網時,就給自己心裡加上一把鎖。
參與偵破網銀大案的蘇警官告訴記者,很多90後犯罪是因為缺乏正確的引導,當他缺錢花時,發現寫一款病毒或木馬軟件可以賺錢,他就會鋌而走險。“如果讓他們的一技之長有發揮的地方,他們犯罪的可能性就會變小。”蘇警官表示,“浮雲”木馬病毒的主要作者中,有一個就屬於這種情況。
在參與偵破的過程中,蘇警官感觸最深的就是90後犯罪嫌疑人走上犯罪道路與家庭教育不無關系。“家裡人對他們的關心比較少,一個木馬設計者天天在家裡上網,家裡問他在乾什麼,他說做網站,具體做什麼,有哪些經濟來源,家人都不清楚。另一個設計者是在北京打工,家裡人對他的工作狀況一無所知。”蘇警官表示,現在很多年輕人與父母有代溝,甚至與父母沒話講,出去打工後,家裡也不過問,“其實家裡的關愛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他們的行為”。
“90後年輕人的家長有的很少使用網絡,有的對網絡並不熟悉,他們的教育方式滯後,不能適應孩子的需求。”武伯欣認為,社會、學校、家庭都沒有對新一代人的教育有所更新,教育手段不能適應教育對象的變化。
90後已然離不開網絡。他們寄居於網絡生活,上課雖然被禁止,一下課就拿出手機上網。網絡彌補了90後成長教育中的種種缺失,同時也很容易讓他們在網絡中迷失。武伯欣坦言,“在我最近接觸的案件中,就曾遇到過為了6塊錢上網費而殺人的極端案例。”
在武伯欣看來,減少90後的互聯網犯罪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國家相關部門應借鑒國際上的研究成果,不要總講中國的特殊性,比如建立影片分級制度等;其次,針對網絡,不能忽略對未成年人“游樂”軟件的管理,這些軟件的很多內容對青少年成長不利,甚至在手機上就應該分級;再次,大學課堂缺乏性教育,是否能夠通過網絡、手機軟件等利於青少年接受的形式,對青少年進行此類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