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教育資源缺:大班額、跑遠路必須『二選一』
據了解,在二七區學生因分流而跑遠路的現象不多。
二七區教體局教育科長吳鵬介紹,在二七區,也存在學校接收不下,讓學生跨校入學的情況。但這些學校離學生居住地並不遠,最遠的也不超過1公裡。
『去年由於一些片區的學生要重新調整,教體局在分流時著重把這部分學生往相對較遠的熱點小學分流,主要是擔心家長嫌路遠、學校薄弱而更有抵觸情緒。』他介紹,即使如此,仍有部分家長不『買賬』,他們為孩子選擇學校時,不一定圖的是熱點小學,而是想讓孩子上學離家近。
『對此,二七區采取的辦法是讓居民集中居住區周邊的小學大班額,以此來避免學生跑遠路。』他說,相比大班額,學生上學跑遠路付出的成本更大,因為家長要派人接送,路途遠也可能出現意外等情況。『別無他法,或者大班額或者跑遠路,學校接收能力就這麼大。作為教育部門,其他區采取的一些分流措施值得肯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情況進行的一定分流,也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措施。』
據記者調查,二七區極少出現學生因學校分得遠而家長不滿的現象,也與二七區屬老城區,小學建設較為密集有關。不少新建樓盤仍建在老城區舊樓翻新的基礎上,而在新擴張的區域,以長江路沿線為例,外來務工人員居住率剛一上昇,長江路小學、二七區藝術小學等新校及時建了起來,緩解了這部分區域學生的入學難問題。
矛盾咋解決:等待建校速度跟上城市發展速度
『新建學校只能緩解一部分入學壓力,並不能徹底解決入學難問題。』吳鵬說,以二七區的新建學校情況來看,建一所,滿一所。『學校根本不缺生源。這是由於城市框架在逐步拉大,人口越來越多形成的。』
鄭東新區是一個新建區,但在今年已出現了局部學校周邊生源過多接收不下不得不調整片區的情況。這與鄭東新區發展迅速、居住人口增長速度過快有關。
『幾年前,誰會想到北環一帶會發展得這麼快,居住人口會這麼多。』侯清君對此感慨較深,以前的田地,如今都成了高樓,外來人口子女數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長。
學校布局顯得不合理,而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又過大,致使學校建設跟不上『流動』的速度。『城市化發展進程不結束,入學難、上學遠等各種小學生入學問題就很難徹底解決。』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如一些國家,由於人口較少,學校分布均衡,不存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上學難的情況,但這也是在其城市化發展已成熟後產生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