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展示,而非掩飾
28歲的郭忠源在參加了電視招聘節目《職來職往》之後,成為很多人議論的話題。這個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研究生畢業於北京物資學院的小伙子面對現場18位招聘官時的表現,或許將會成為他人生中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
在自我介紹階段,郭忠源闡述了自己的三個優勢:第一,學過營銷、學過高級市場營銷;第二,做過兩個市場營銷策劃,其中一個贏得北京物資學院第六屆創業大賽一等獎;第三,兩個策劃均得到一名外企高管的認可。由此,他提出的期望月薪為8000元。
在面試過程中,HR們經常用到的一個工具叫做“行為事件法”,簡單來說,就是請應聘者回憶以往工作中遇到的最有成就感或挫折感的關鍵事例,描述當時的情境、事件過程、自己扮演的角色、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達到怎樣的效果等內容。在這個過程中,HR會有針對性地進行追問,從而達到考察應聘者各方面素質和能力的目標。
不出所料,郭忠源被行為事件訪談了——有HR要求他簡單介紹一下之前提到的成功案例。
“最引以為豪的是推廣一個物流網站,比如在一些大網站上搞一些鏈接。”
“他們為什麼要鏈接?”HR開始追問。
“因為付費。”
“你在哪些大網站上,用付費的方式,讓他們跳鏈到你這裡?”繼續追問。
“這個問題很敏感嘛……在我做的時候還是百度。”
“百度是沒有跳鏈的,百度是競價排名。”
“對,是的。”
“還有哪些網站能夠跳鏈到你這兒?”HR緊追不捨。
“我覺得其他網站對於物流營銷的利益都不如百度,因為現在物流行業老板普遍是……”
“我記得你剛纔說過的話是‘還有一些大網站,我們可以讓他們跳鏈’。”
“OK,我不再自我保護了,我說錯了,不是一些大網站,好吧,就是百度。”
不出所料,郭忠源的求職以失敗告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