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在招聘領域有個形象的說法,每個人都像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是可見的、外顯的,包括一個人的知識和技能;而另一部分是內隱的、深藏的,包括社會角色、自我概念、個性和動機。在招聘過程中,知識和技能部分通常由具體的用人部門來負責考察,而HR的任務則是,利用各種專業工具和自身經驗,判斷求職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那位對郭忠源步步緊逼的HR隨後解釋了自己這麼做的原因。“我為什麼問這個問題,我所知道的大網站,沒有一家會因為付費,就跳鏈到一個新網站上的,那是損害本網站自身利益的。”他說,“你一直在回答我的問題,因為你擔心被誤會。但是你表現出來的這種反擊和不嚴謹,更容易讓我們誤會。”
一個可以推而廣之的經驗是,對每一個應聘者來說,在准備和HR打交道之前務必做到對自己簡歷上的每一個字負責,不要試圖用含糊的表達蒙混過去。簡歷上那些誇大的、不嚴謹的部分,都會在犀利的追問中變得不堪一擊,無論你再用多少語言來掩飾,結果都只能變得更糟,甚至被昇格為“人品問題”。
所以,一個重要的面試法則就是:展示,而非掩飾。
曾經聽一位資深HR提起過,在面試過程中,求職者除了展示以往的工作業績之外,還應該盡量展現自己“不可被培訓的能力”。他認為,能力和素質分為兩種,比如,英語能力、了解公司產品知識、公司所在行業熟悉程度、計算機能力、財務知識等等,都屬於可以通過培訓來提高的能力;而吃苦耐勞、誠實、善良、工作主動性、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分析能力等等,則屬於難以培訓的能力,因此在面試環節中應該著重體現出來。
而這同時也意味著,那些不可被培訓的能力,在面試中會更被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