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其次,充分發揮本校生近水樓臺的優勢,在復試之外的時間,建立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僅僅聯系導師是不夠的,別人也會聯系導師,那麼如何突出自己的優點呢?考研前後也正是大四面臨畢業之時,理工科的學生一般要求寫本科畢業論文,而對於生物專業而言,畢業論文主要來自於在實驗室的實踐。於是我就借著聯系導師的機會,申請就在他的實驗室做本科畢業論文,這種情況通常導師都會答應,這樣在復試之前與競爭者相比就多出了近一個月的表現的機會。那一天有個小插曲,我再次犯了大意的錯誤。我先前查詢過導師實驗室發過的文章,自認為准備充分,面談中表明對導師的研究方向很感興趣,這時導師突然問我有沒有上過他的課,我說上過上過,細胞生物學嘛。導師看了我一眼,表情十分奇異,旁邊的同學小聲提醒,是動物遺傳發育生物學。我的冷汗蹭地冒了出來,一邊故作鎮定解釋說不好意思,我有點緊張所以說錯了,一邊心裡想著大事不好,八成他會認為我是那種喜歡逃課的學生。導師翻出了成績表,找到我的名字,86分,嗯,還行。算是過了關。在此叮囑本校考生千萬不能大意,如果說導師偏愛本校生,那也是基於認為本校生更熟悉自己專業領域的看法,像這類細節問題忽視了會嚴重破壞導師對自己的印象。另外,面談時反應要敏捷。導師對我說你的分數是過線了,但不是很高嘛。我誠懇地坦白自己在復習時有著本校生的毛病,專業課復習不是很認真透徹,言外之意是我認真的話也會考高分,低分數不表明我的水平差。由於這一現象很普遍,導師竟然表示理解。隨後我誠懇地接受了導師的批評,當然這種批評不等於拒絕。
隨後就要看自己在實驗室的表現,已經把握了天時,就要進一步擴大地利人和的優勢。跟師兄師姐們多交流,工作之餘,天南海北地聊聊天,一起去食堂吃飯,熟悉之後,他們會告訴你許多復試的技巧,比如導師喜歡出哪些方面的問題,而與師兄師姐們的融洽相處也是導師參考的方面之一,因為實驗室需要的是一個團隊合作的氛圍。此外積極地幫助師兄師姐們做實驗,實驗技術上不懂就問,並且弄懂每一個實驗步驟的原理,復試細則中所說的“動手能力、綜合素質、培養潛力”,正好在這裡得到鍛煉。早去晚歸,表現勤奮點,導師看在眼裡,心裡會有底的。而且,因為比別人先一個月加入了課題組,除了能學到各種實驗技術外,也相當於你已經在開始進行課題的研究,將來入手快,只要表現優異,導師會著重考慮的。
除了自己報考的導師,對其他導師的情況作一下了解,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報考的專業有四名導師,各自有一個招生名額。知道每位導師大概與哪名考生作過交流,心裡也就有了底。另外因為專業方向相近,復試組的教授一般也正是這幾位導師組成,了解他們的性格,對在面試中如何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大有益處。這些通過師兄師姐們就能側面了解到。除此之外我發現生科院的教授們在下班之後經常與自己的學生在樓下打乒乓球羽毛球等,我有空閑時也與師兄師姐們一起參於,至少能混個臉熟。
除綜合能力的考查之外,復試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英語口語。我那一屆考研最終成績中初試成績佔60%,專業綜合復試佔25%,外語聽力口語測試佔15%。英語表達能力靠的是真功夫,這需要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但也不是沒有捷徑。我本身外語口語十分差勁,這一點大部分中國考生應該都很理解。在一個多月的復試准備時間裡,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實驗室學技術,自認為回答幾個問題不會很難,並沒有重視英語的表達能力訓練。直到考前約一周,我與一個老鄉(他是外校考我校,跟我同一年)找一個師兄幫做模擬面試。師兄扮演復試組老師,英語問答時我老鄉滔滔不絕說了一大段,因為他對各種可能的問題都作了充分的准備。而我一句話就噎住了,平時能慢慢想出來的句子在這種特殊氛圍中竟然一句也吐不出來,這一驚非同小可。回去後我馬上聯系師兄師姐,了解到我院復試英語口語最常問的問題有三個:1.自我簡介;2.你有什麼特長愛好? 3.你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我精心撰寫了漢語的對答,把它發給我一個外語系的同學,讓她幫我翻譯成標准口語。然後開始背誦,每天完整背頌一次,連背一周直到正式面試。後來的面試,問的正好是這幾個方面。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多了解一些信息是絕對沒有壞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