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水果”校車讓家長寬心
2月8日是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陽光實驗幼兒園開學的第二天。下午4點25分放學,記者坐上幼兒園的一輛校車。車上坐了近50個孩子,一人一座。還有3名教師,分別坐在車頭、車中間和車尾的“看護坐椅”。看到陌生的記者,孩子們感到很新奇,車裡歡聲笑語不斷。
明黃敞亮的大巴車色彩醒目,車頭印有“校車”兩個大字。為了方便孩子們識別,每輛車都起了可愛的外號。記者乘坐的這輛叫“葡萄車”,還有“草莓車”、“苹果車”等。小朋友們不一定說得出自己的家在哪裡,但是每天回家坐的是“葡萄車”卻能脫口而出。
園長孫梅芳說,這幾年,幼兒園先後購買了6輛校車。“當時這裡是城郊,比較偏,孩子住得都很遠,我們籌建幼兒園的時候就決定要有校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
“現在的6輛校車中,最大的是這輛‘葡萄車’,有54座,其他的校車都是33座的。我們每天需要接送400多個孩子,每輛車一天跑3趟,基本可以保證每個孩子安全接送。”“葡萄車”司機張中文告訴記者,他和車隊其他5名司機都有“大A照”。
“葡萄車”又快又平穩,短短3分鍾就到達第一個接送點——阜寧縣金城時代廣場。宋欽的媽媽和另一個孩子的媽媽等在那裡。“每天都是這個時間到,媽媽知道的。”宋欽一面撲到媽媽的懷裡,一面告訴記者。記者注意到,接到孩子,宋欽的媽媽將一張卡片交給跟車教師李陽艷。卡片正面不僅有孩子的照片、姓名、班級和接送點名稱,還有宋欽媽媽的聯系電話;背面記錄著站點名稱和車上3名教師的聯系方式。
李陽艷說,幼兒園給每個孩子都量身定做了一張“寶寶接送證”,早晨校車接走孩子時,卡片會交給家長,晚上家長接到孩子,再將卡片交回。“一個孩子一張卡,憑卡上車,憑卡交接孩子。”
下午4點40分,“駿秀苑”小區到了。幼兒園在這個小區的兩個門各設了一個站點,方便家長接送孩子。李明艷知道這裡應該有8個孩子下車,可是楊子軒的爺爺並沒有出現。李陽艷掏出手機聯系楊子軒的家長。匆匆趕來的楊子軒的爺爺領走了孫子。李明艷告訴記者,這樣的電話每天都要打好幾個,幼兒園每個月還專門給大家發了通訊補貼。
很快,校車到了最後一個站點。一位接孩子的家長對記者說:“校車幫了大忙,我們省心多了。”
“護線老師”護學生平安
早上6點半,天剛蒙蒙亮,江西省南昌市鳳凰城上海外國語學校的涂師傅和其他校車的司機同時發車,從不同路線開始他們每天的工作。涂師傅之前是一名汽車兵,退役後應聘成為校車隊隊長,帶領著校車隊10餘名司機。
在車上,記者看到每輛校車都有一個負責老師擔任“護線老師”,全程負責學生的上下車安全。
“學生晚點未乘車時,我們會及時和家長溝通。”“護線老師”熊鳳英告訴記者,無論刮風下雨,他們都會陪學生等到來接的家長,保證每個學生的安全。一路上,當校車停靠在馬路右邊,但乘車學生在左邊等車時,她都會下車領著學生過馬路。交通擁擠時,她安慰學生安靜等待;路面發生狀況時,她總會提醒:“大家別把頭伸出車外,以免碰頭。”
7點20分,校車准時到達學校。“護線老師”將學生一個個帶下車,學生們排好隊整齊有序地走進教室。
記者還了解到,該校建立了“校車檔案”,“護線老師”和司機每天都要將學生乘坐校車的情況匯總,第一時間上報給校長。
“作為民辦學校,自掏腰包購置昂貴的校車暫時有很大困難。”針對目前校車的運行狀況,校長坦言學校的校車幾年來保養得不錯,如今依舊嶄新,安全性能也高,截至目前校車安全“零事故”,全部翻新的確成本太大,難以負擔。
同時,家長們也反映,盡管孩子不用再擠公交,但孩子坐校車每月要交180元左右,對經濟困難的家庭來說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