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3月19日《中國青年報》報道,本月,由瑞士駐華使館和伯爾尼歷史博物館帶來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展覽來到武漢。保羅-愛因斯坦,即愛因斯坦的曾孫,透露了一些家族的教育『秘密』。在愛因斯坦家族,孩子們被要求學習彈奏一種樂器。愛因斯坦還經常邀請音樂家朋友到家裡來合奏,因為『一個人拉小提琴未免有點寂寞』。手工活也是愛因斯坦家族孩子的『必修課』,保羅的父親和兄弟都是玩測驗智力的手工玩具的高手。愛因斯坦家族的孩子還被要求學習航海,,愛因斯坦喜歡『征服困難』,有時特意挑『沒有風、大霧』的天氣去航行;不會游泳,卻從來不穿救生衣,船上也沒有應急馬達。
航海非常冒險非常艱苦,甚至會有生命危險,但卻能讓孩子學會堅韌堅強、挑戰挫折,無論遭遇何種悲觀,都要高揚堅強的風帆。這種品質是成就事業的精神基石。所以,愛因斯坦家族讓孩子學習航海,成為真正的『人生硬漢子』、『生活男子漢』,愛因斯坦後來家道中落,『連吃的東西都不夠,申請教師資格兩度被拒絕,但他從未因此而放棄自己的想法』,與這種堅韌塑造關系密切。
奏樂不僅是單純的審美教育、提高生活情趣,更能培養合作能力,以及善於傾聽、懂得尊重的意識,因為你在演奏的同時,必須關注和關心合作者的情緒和節奏。至於手工課,那就是實實在在的動手能力,畢竟任何理論設想以及美好想法,都要通過實實在在的動手去完成,讓孩子具有一雙靈巧、善於實踐和創造的手,畢竟,最好的教育效果不是說來的,不是聽來的,而是乾出來的。
而航海奏樂手工活毫無疑問與分數和成績,沒有一點關系,甚至完全說是『一種多餘的能力』,但愛因斯坦家族卻努力讓孩子學好這些『沒用的功課』,目的很簡單,讓孩子們具備更多和諧人格、動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這恰恰是一種開闊的培養思路,因為只有具備了較好的非智力因素,孩子的智力因素纔能得到相得益彰的推進。愛因斯坦後來的教育名言『當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接受的每一樣東西,剩下來的纔是教育』以及輝煌的科學成就,與這種家庭氛圍關系密切。
我們的教育思想,和愛因斯坦的教育氛圍形成了巨大反差,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更在強調分數和成績,拼命讓孩子參加興趣班,而與分數無關的發展,都被剝奪了。有的孩子學習音樂,卻成了『音樂的奴隸』,是在考級,而不是在享受音樂,孩子拼命砸鋼琴,恨死了音樂。環境非常功利,非常投機,非常市儈,孩子的人格發展以及涵養幸福生活的能力,弱化很多。如果我們的教育也將航海這種危險玩意納入教育課程,家長肯定會鬧翻天。在注重和諧思維、和諧發展以及教育人本化方面,很多家長和教育者的意識還沒有覺醒!
多學學愛因斯坦的『成功秘訣』吧,多給孩子一些寬松自由、沒有功利的發展環境,尤其應該讓孩子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多努力,敢於探索,敢於創造,敢於冒險,多一些享受學習和享受生活的情趣,這一點,一點都不比分數次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