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讓團的活動“有意義”,還要“有意思”
“熱橕‘青春體’,吹響集結號。那一年,我們追隨,神馬的,浮雲的,都已收為己用;這一年,我們創造,這年的,那年的,都正火速網聚;下一年,我們引領,主流的,銳意的,都在‘青們’隊伍;N年後,我們笑憶,張揚的,癡狂的,都是青春印記。哪家青春不呼喊?青們,頂起屬於我們的‘青春體’,喊出我們的聲音!”
從今年2月中旬開始,“@廣東共青團”發出這條微博,跟大家聊青春,“青春體”竟然就此持續昇溫,滿屏可見以此為格式仿寫的青春故事,“@廣東共青團”的粉絲數量昇至150萬。據統計,截至3月底,全團認證組織微博數量超過8000個,有47個微博用戶的粉絲數量超過10萬,共發布微博內容130多萬條。
一批團屬新媒體平臺建起後,各級團組織積極利用“自有陣地”和借助有影響力的社會網站,以微博、博客、即時通信、社交網站、視頻、論壇等多種青年喜歡的方式開展工作,並注重融入文化、藝術、時尚等元素,使團的工作和活動既很“有意義”,又很“有意思”。
團中央圍繞慶祝新中國60華誕、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等重要契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在青少年中產生良好反響的重點活動:“我與祖國共奮進——傳掛燈籠祝福祖國”活動吸引2900多萬網友參與,留言超過300萬條;清明緬懷革命先烈活動吸引近1600萬人次在網上獻花、留言;“黨在我心中——千網聯動學黨史”活動聯合全國1300多家知名網站以統一的主題和標識,為青少年提供黨史圖書、黨史題材影視片、愛國愛黨歌曲等在線內容,活動網站總點擊量達1.5億次;“我與祖國共奮進——形勢政策網絡宣講會”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青年網民互動交流,網絡點擊量達2400萬次;“勞動·創造·奮斗”青少年勵志教育活動開展3個多月來,網絡在線訪談青春榜樣人物15期,860餘家網站轉載鏈接,點擊量5700萬次,微博聽眾166萬人次。
新媒體和文化載體的創新運用在全團形成“遍地開花”的勢頭。團江蘇省委發起了“我們身邊的好青年”大型網絡推薦活動,推出4748名各行業青年典型,專題網頁瀏覽量達376萬人次;團陝西省委借助官方微博開展的“紅‘圍脖’·暖三秦”微博募捐活動,為偏遠地區的農村孩子募集價值1000多萬元的助學、過冬物資,組織了“曬曬我的十年規劃”微話題討論,引來3萬多青年學子關注;眉州東坡酒店團委策劃組織進城務工青年辦起網絡春晚,讓春節留京的青年員工通過網絡與家鄉親人實現“團圓歡聚”;遼寧青少年“把幸福給你”網絡續寫雷鋒日記、“網聚少年·愛心串聯”浙江、新疆少年“手拉手”愛心捐贈、“來當志願者、一起節水嘎”雲南抗旱救災網絡公益等富有特色的活動,吸引了各地青少年廣泛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