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C
母女曾簽『教育協議』
於水鳳對女兒不嬌不慣,注重培養她的自強自立意識。她告訴女兒:只要想求學,就會一直供她讀,不上學的那一天就是自食其力的開始,將不再給她錢,不僅如此,作為獨女,將來也要承擔奉養父母的全部責任。她是想讓女兒明白:人必須要自食其力、承擔自己的責任。女兒上初中的時候,母女曾經簽過『教育協議』,協議裡說,等到將來工作了,女兒要償還父母對她的教育投資。現在,女兒依然念念不忘此事,經常會說,媽媽,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做個有能力的人,要不然,怎麼還得上你的『教育投資』呢?於水鳳很欣慰女兒把這個事情當真,知道父母供她上學所付出的辛苦,以此為學習的動力,不像有些孩子對父母那樣:誰讓你生我呢?你生了我,所有的付出都是應該的。
D
學不好不能怨別人
女兒上初中時候,有段時間回來評價任課老師,說,這個老師教得好,同學們成績都很好;那個老師教得不好,班裡成績很差,於水鳳對女兒說,學不好不能怪老師,只能從自身找原因,因為,同一個老師,教的學生裡面有好的有差的,所以,不是老師差,而是自己沒有學。從此,女兒形成一種認識:學習不好,就是自己沒做好,不能怪任何人。
於水鳳很欣慰女兒對她的評價:你既是媽媽,也是同學、朋友,我們同學都很羡慕我呢,什麼都可以在媽媽跟前說。於水鳳說,為了和女兒溝通,每天吃晚飯的時候,她們都『聊天一刻鍾』。女兒打開『話匣子』,說同學、說學校、說見聞、說感受,她『聽』後,母女倆會熱烈討論,深入交流,對女兒的引導、教育就在不知不覺中完成。
E
周末回家不學習
高中住校後,女兒每周末回家呆一天半。對媽媽提出了自己要求:在學校學了一周很累,周末回家只休息不學習。於水鳳了解女兒是那種平時特別珍惜學習時間、對自己不放松的孩子,認為女兒有自己調控時間的能力,母女達成一致:周末回家不學習。高考復習最緊張的幾個月,每周女兒回來前仍然是不學習,而是看電視,於水鳳常常把女兒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播出的時間和內容記下來,告訴女兒,讓她看。其實這種放松方式母女倆也是通過交流達成一致的。曾經,女兒周末回來看電視會到很晚,於水鳳對女兒說,周末回來是要好好休息的,多睡會兒,多活動一下,看電視看到十來點鍾多累呀!可女兒說,對她來說看電視是很好的放松。於水鳳覺得女兒說得有道理,每個人有自己的放松方式,不能逼孩子。從此,尊重女兒的感覺和選擇,周末不再限制她看電視,而女兒也從來沒因此影響學習。
F
教育孩子不能著急
於水鳳的丈夫常年駐外,因此,基本上是她一個人承擔著教育女兒的任務。她說,一個人教育孩子,和孩子談不好就沒有退路,所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性教育孩子非常重要。因此,即使女兒犯了錯誤,她也從來不會用高聲、發火『來鎮壓』,她認為,『高聲和發火』只是你對孩子錯誤的反應,你的情緒的發泄,孩子不一定明白她錯在哪裡、應該怎樣改正。她的做法是冷靜地告訴孩子錯在哪裡,堅決的幫助孩子改正,決不遷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