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津雲"客戶端 |
||
臨時補助:讓每個學生吃好
0.8元的炒豆芽、炒白菜,0.4元的饅頭,0.25元一兩的米飯……記者走訪北京林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後發現,雖有略微差異,但卻是北京市高校食堂低價菜及基本主食的通行價格。
對物價上漲最敏感的是貧困生群體。為了保證不讓一個學生餓著肚子上課,北京市高校食堂一直堅持高、中、低檔菜3?5?2的比例,保證一定數量的低價菜,保證免費粥、湯的供應。
華東師范大學等上海高校建立了一套學生餐飲預警機制,根據學生在食堂消費金額的多少,了解貧困生的需要。
拿到了每月60元的補貼,廣西大學大三學生靈靈感到十分貼心。雖然學校吃飯價格不貴,但是添置衣物和學習生活用品等費用也水漲船高。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廣西在去年底由中央和自治區財政支出4434.49萬元,為14.78萬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發放臨時補助。
山西省規定,當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月同比漲幅超過5%,或食品價格月同比漲幅超過10%,在大中專學校啟動物價補貼聯動機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伙食補貼。全省公辦和民辦大中專院校(含獨立學院)家庭困難的全日制在校學生和研究生均包括在內,補貼標准為每生每月30元。
福建省從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按每生每月50元的標准實施臨時補貼,資助比例為在校生數的20%,覆蓋12.6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據中國院校後勤信息網發布的信息,目前已有北京、遼寧、內蒙古、四川、湖南、甘肅、青海等25個省份為貧困生或學生食堂提供臨時性補貼,為廣大學子健康成長、安心學習保駕護航。
